第536章 那么问题来了(2 / 2)
然而,这些都并非是导致朱允炆此时此刻一言不发的关键因素。对于这些需要他挥挥手、签个字就能解决的事情,朱允炆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毕竟,他可是大明的一国之君,只要能够花费一些钱财,就能够让那些对他构成威胁的叔叔们从此销声匿迹,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份战报中,竟然出现了一个名字——岷王朱楩。
对于朱允炆来说,这个名字可以说痛恨程度仅次于燕王朱棣。之前贵阳府外,正是这位小叔叔留在断桥处那一句“大明将士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让他颜面尽失。而如今,这个曾经让他难堪的人,竟然再次出现。
其实,朱允炆一开始的计划是先除掉朱楩。然而,事与愿违,朱楩成功逃回了云南,让他的计划落了空。于是,朱允炆不得不改变策略,集中兵力,给予李景隆最大的权限,让他先去平定朱棣的叛乱。待解决完朱棣之后,朱允炆再南下,集中精力对付朱楩。
可现在,这个名字却赫然出现在了这场北伐的战报之中,这无疑让朱允炆感到错愕和惊讶。他怎么也想不通,朱楩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且还参与到了这场战争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被派去且一直留在昆明府监视的那些探子,为何连岷庶人在不在昆明这样至关重要的消息都未能传回呢?这实在令人费解!
“就没人能告诉朕,为何他一个藏匿于云南的人,会突然现身于数千里之外的北平吗?”朱允炆的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恼怒与不满。他怒视着下方的几位尚书,这些人刚刚还在激烈地争论着,可现在却都沉默不语。
朱允炆心中愈发烦闷,因为他发现这些臣子们似乎完全不明白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他们只顾着争吵,却对如此关键的问题视而不见。
原本喧闹的书房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众人都被皇帝的怒喝震慑住了。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下,实则暗潮涌动。
刚才他们之所以争吵不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想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到李景隆的战败上。那封战报上,“朱楩”二字赫然在目,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只是,这监视不力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众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也不愿意轻易背上这个黑锅。于是,他们心照不宣地选择了跳过这个问题,继续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争论不休。
见众人不答话,齐泰拱手出来说道:“陛下不必恼怒,保重龙体,其实这岷庶人不在云南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齐泰这么一说,倒是给朱允炆有些气极反笑的问道:“嚯?齐先生倒是说说看怎么个好法,好到让那三个叛臣贼子合起伙来对付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