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汉东的用人法则(1 / 2)
次日清晨,陈小辉来到干部学院和县里的干部开座谈会,常陵市委D校的分校。
陈小辉在会议室里坐下,开口道:“今天把你们带到这里开会没别的意思,就是让你们在革命老区回忆一下精神。”
“说句实话,你们做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去村里随便找个红白喜事的总管来做,大多数做的都比你们做的好。”
“煤矿是支柱产业没问题,为了经济发展适当的政策倾斜我也能理解,但是带着所有人玩豪赌是不是过了?”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一县的事情吗?”
田立信“市长,我们,我们向您和市里检讨,是我们疏忽了,工作没有做到位。”
“目前县里煤矿该停业整顿的已经全部停业整顿,县里的工作组已经进驻各单位督促安全环保整改尽快落实到位。”
陈小辉没有做任何评价,直接开口道:“记录仪马上会给你们配发到位,检查视频会实时传输至市里的应急管理局,检查频率和检查内容市里随时监管。”
“以后不要想着偷懒走过场,检查的时候去企业一吃一喝嘴一抹走人检查结束行不通。”
“安全、环保检查没有地域限制,市里不定期组织临县或者其它县抽查工作成效,也可能协调其它市的安环管理单位来本市做突击检查。”
会议开完,陈小辉去附近参观了附近的革命旧址和附近的学校,表现的还可以,毕竟来这里检查的人很多。
所有人都以为结束了在这里的调研,返程准备离开的路上。
陈小辉对着司机指示道:“这里应该是个镇吧,去镇中学看看。”
总共不到三分钟的路程。
抽查的情况很真实,随着喇叭声响起,学校的门卫室里出来七八个人。
陈小辉对一旁的孙海洋道:“你们这里的学校,安全意识倒是挺强的嘛。”
孙海洋明显的知道陈小辉在说什么。
解释的说道:“农村地区的生源减少,教师的人数偏多,年龄大的不适合在一线。”
陈小辉点头表示了解。
对孙海洋开口道:“你通知现在不在上课的老师到楼下集合吧,我看看考勤。”
三三两两的从宿舍楼出来一大群人,有很多睡眼朦胧衣衫不整。
教学楼里出来的没几个人。
校长过来,陈小辉询问的开口道:“你们在编在岗的总共多少人?”
“53人。”
“根据教育改革要求,任课老师不授课期间需要办公室坐班备课,你们的办公室在哪儿?应该是在教学楼里吧?”
“对,是教学楼。”校长硬着头皮开口道。
陈小辉往楼上走的同时,向一旁陪同的田立信和孙海洋开口道:“楼下29个人,楼上正在上课的应该是9个班,也就是总共最多38个人在岗。”
“而如果按规定,上班期间必须在集体办公室坐班的情况算,9个人,加上从教学楼里的出来的6个人,严格说最多15名代课老师在岗。”
“管理疏忽,是我们管理疏忽,我立刻安排着手整顿。”田立信迅速开口道。
然而事实抽了田立信一个嘴巴子,路过的第一个班有老师,到第二个班的时候有老师。
等一直到第六个班的时候,也只有第一个班没老师。
但是上了教学楼三楼,陈小辉看着讲台上的老师感觉自已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糊弄人没这种糊弄法儿,刚刚在楼下出现的老师,脱了外套堂而皇之的站在讲台上对着下边的学生开始讲课。
田立信发没发现不知道,但是孙海洋是绝对发现了,脸色阴沉到极致。
陈小辉回头看着身后的校长问道:“你看我们这些人是傻子吗?”
没有听任何解释,陈小辉一直往前走的把所有班级看完,9个班,一个班没老师,一个班是楼下的老师上楼。
在岗人数36人。
学校的会议室内,陈小辉对一旁的田立信开口道:“知道我为什么来这个学校吗?”
“随机抽查吧。”田立信捧哏的说道。
“有个家长在市长信箱留言,这个学校的有那么一位老师,因为学校的公共厕所离得远,晚上不想去那么远,老师让他孩子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学校给老师倒尿桶。”
不要感觉夸张,还是那句话,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陈小辉语气冰冷到极致的问道:“这是想干什么,啊?”
陈小辉指着那位刚才在楼下又跑回班级的老师开口道:“你不用低头,就你来告诉我,有没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