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收购(2 / 2)
“杜厂长你好,是我们夫妻俩想要收购你们的纺织厂,你也知道我们也是做服装的,纺织厂原有的设备我们可以直接买下来继续生产,也不用有太大的改动,不知道上面开的价钱是多少,我们也好看看有没有这个资格。”
李秀兰虽然那出了面,但是这个事情都是由张桂芬和冯四喜来谈。
杜厂长听说他们打算继续做服装和鞋袜,而且还能优先招聘纺织厂之前的员工,这是好事,一来没有那么多灰层,即便住在附近也不用担心灰层,二来是机器就不用另外处理了,可以折价变卖给他们。
“这件事我还要和上面的领导们商量商量,最近也有几个企业来准备收购,不过第一家只打算买一部分,第二家准备做水泥,只有你们愿意全部买。”
杜厂长也没想到纺织厂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比谁都希望纺织厂能够继续开下去,不过效益一年比一年差,他们也是没办法了。
“还请杜厂长帮忙替我们多多争取,只要是踏实能干的员工,我们都愿意要,纺织厂走到今天,谁也不想看到,我们也希望能够将纺织厂以另一个形式再创辉煌,让下岗的工人们不用背井离乡去外省打工,而且我们服装厂的污染也少,周围都是家属院,我们也要为了下一代着想。”
张桂芬说这些话已经信手拈来,她也是真心希望能够接手纺织厂。
“好,我尽量争取,要是成功了就给你们打电话。”杜厂长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也高兴,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也要其他人答应。
食品厂那边就很顺利了,李秀兰表明来意,食品厂厂长很快就带着他去见了分管的领导,市里的食品厂现如今的渠道主要还是供销社,不过现在供销社已经只是消费者们购物时选择的渠道之一。
越来越多的小卖部,超市崛起,供销社所能起到的作用已经被渐渐代替,加上服务态度等问题,所以大家也很少再选择去,这就导致了食品厂的效益越来越差。
李秀兰给出的价格也很公道,还能帮助他们安置那些下岗的职工,所以现场商量后,直接决定下来了。
走到大街上,已经明显看到不同的气象,越来越多摆摊的,开店的,他们后来又买了好几个门面,现如今,分布在市里的各个方位,争取能够满足大家的基本需求,提升市场占比。
雷红英这会儿正在塑料厂工作,她的塑料厂从一开始的生产塑料盆,塑料桶等,到现在开始生产薄膜,生意也在渐渐好起来。
她以前原本就是在塑料厂上班,所以对于这些生产流程也知道得清楚,后来看大家都开始辞工办企业,她也心动了。
万东鼓励她创业,从一开始的租了一个废弃的厂房,她采购了一个生产机器,带着周围的几个邻居和朋友开始生产塑料盆,后来这些塑料盆卖给周围的居民,慢慢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她又开始想着生产新的种类,自己调试机器,还有她爸妈一起帮忙研究,又做了塑料桶、塑料碗、瓢等工具,给大家带来了新的体验,塑料的东西相对便宜,而且还禁摔打,一下子让不少人都喜欢上了塑料制品。
塑料厂也在一步一步扩大,现在她直接买了一块地,重新建了一个新的塑料厂,厂里的机器也在增加,随着下岗工人增加,她们厂里来的人也更多了,她又继续研究,看了不少万东带来的书,又去请教了原来的老师傅们,学会了做很多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