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改变(2 / 2)
此时的模拟中,
工坊内炭火熊熊,铁锈与油脂的气味混着蒸腾的热浪扑面而来。
韩子成挽着高晚秋的手,站在那座铜铁铸造的怪物前。
铆接的汽缸缝隙间嘶嘶漏气,活塞杆颤巍巍地往复运动,带动飞轮转了不到三圈便卡死不动。
黑煤烟从歪斜的烟管里倒灌出来,呛得几个工匠直咳嗽。
“这便是陛下说的...蒸汽机?”
高晚秋用绢帕掩着鼻尖,凤眸里映着跳动的炉火。
一旁,
十几个工匠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冰冷的石板,冷汗顺着鬓角滑落。
为首的将作监丞双手发颤,声音几乎要淹没在蒸汽的嘶鸣中:“陛、陛下恕罪!此物尚不完善,臣等无能......“
只是韩子成并没有因此发怒,
几步上前,
“气密性差了些。“
韩子成蹲下来敲打漏气的法兰盘,金属回声混着他的轻笑,“活塞铸造也不够圆,不过这已经是开创性的一幕了......工业之炬自今日始!“
......
【你跟随韩子成,见证了第一台蒸汽机,但你怎么也无法想象,这个样貌怪异、奇特的物品,跟后世那些自行移动的钢铁巨兽有关联。】
【韩子成在离去前,非但没有怪责,反而赏赐了所有工匠,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尽快制作出,拥有实用性的蒸汽机。】
【在回到宫里之后,你便看到韩子成来到御书房,开始起草奏折,你好奇的问了一下,韩子成便回答要开始建铁轨了,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整个御穹元年,齐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除了修建道路、铁轨等事物外,韩子成关心最多的便是对蒸汽机的研发工作,而你也在背后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在七月份的时候,又一台蒸汽机制作完成,虽然仅能带动飞轮转动十圈,但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已呈现规律性动力输出,韩子成认为,如果能解决漏气与卡顿问题,便能替代部分简单机械的人力驱动。】
【御穹二年,蒸汽机的研发,终于有所进展,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良,终于拥有了一定的实用性,韩子成也是第一时间,就命令量产,并开始应用到纺织、采矿、机械加工等领域。】
【与此同时,改制后的第一次科举也开始举行......】
模拟中的洛京城内,
人头撵动。
在贡院门前的人,
不再是清一色的青衫儒生,而是工匠、商贾之子、退伍兵卒,甚至还有几名女子。
这些人手持准考证,正排队等候入场
而在贡院的朱漆大门前,三面杏黄旗猎猎作响。
左旗绣齿轮:格物科
中旗绘算筹:算学科
右旗描稻穗:农商科
原本
"明经
"
"进士
"的匾额已被摘下,换作铁铸新匾,上书韩子成亲笔:
"实学致世
"。
对于这一次的新式科举,如何出题其实就已经难倒了吏部的所有官员。
毕竟,
许多内容,
连他们都是一头雾水。
最后还是韩子成亲自出题。
关键是有许多考生,甚至都不知道科举已经改变,
这不,
现场一位考了三十年的老秀才,颤抖着翻开《格物科》试卷,
看着上面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词,
他呆滞半晌,突然嚎啕大哭:“圣贤书……圣贤书里没这些啊!”
反倒是隔壁的一名铁匠,
其设计的
"双动式活塞
"让蒸汽机效率提升四成,韩子成亲赐
"工学博士
"银印。
其父领赏时哭道:
"俺家祖坟冒的是铁水啊!
"
至于隔壁的算学科,最终还是一名女子入榜。
整个科举的过程看下来,能够明显看出有许多准备不足之处。
尤其是考题方面,
就连韩子成自已都感觉头痛无比。
毕竟,
这些变法的步子,
着实大了一些。
短时间内,肯定是转不过弯。
要知道在历史中,从火枪的出现到工业革命,乃至于后面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间可是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期间也是一点一点的发生变法,
哪有韩子成这样,一次性全部抛出来,就开始全面变法的。
这一点,
观看模拟的高晚秋也注意到了。
“如此看来,朕即便想学习韩子成的行为,也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否则的话问题实在是有些麻烦。”
“尤其是人们的观念问题,不光是那些传统儒生,还有普通的百姓乃至朝堂之上的官员,对于这些新生事物,总会产生排斥的观念。”
“移山非一日之功,恐怕还是要潜移默化的慢慢进行,太过急切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话虽然是这样说,
但模拟中,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民间似乎也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到来。
尤其是随着蒸汽机开始进入各个领域,工业革命的雏形已然开始。
木制纺车被堆在墙角吃灰,
蒸汽驱动的飞梭织机
"咔嗒咔嗒
"吞吐着棉纱,一日能出百匹细布。
女工们也不再坐在自家织机前,而是成群结队涌入工厂。
粗布围裙取代了绣花襦裙,发髻也改成了利落的辫子,
"长发卷进齿轮会死人
"的告示就贴在车间门口。
城郊的铸铁厂,
十二座烟囱日夜喷吐黑烟,将天空染成灰黄色。
"招工!包吃住!
"
厂门口的告示前挤满了人。
曾经的佃农、落魄书生、退伍兵卒,如今都成了
"钢铁工人
"。
在不远处,
齐国的第一座火车站拔地而起,
"呜——
"
当尖锐的汽笛声划破田野的寂静,蒸汽火车驶过的那一刻,一开始沿途的村民都吓得跪地磕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今的他们,
却挤在月台边,争相贩卖鸡蛋、炊饼给乘客。
这些画面其实高晚秋,都曾在以前的模拟中见到过,但那个时候都是零星的片段,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详细描绘着如何从零到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