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 >日常养生常识 > 第8章 咳嗽别乱治!这5个“止咳神招”反而养出大病

第8章 咳嗽别乱治!这5个“止咳神招”反而养出大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深夜的儿童医院急诊室,3岁的萌萌咳得小脸通红。妈妈哭着告诉医生:“连着喂了三天冰糖炖雪梨,怎么越咳越厉害了?”经诊断,萌萌患的是支气管肺炎,偏方延误了治疗,病情已加重。

这样的案例在呼吸科门诊屡见不鲜。中国咳嗽诊疗指南数据显示,我国慢性咳嗽误诊误治率高达64%,许多患者盲目使用各种“止咳偏方”,导致小咳拖成大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咳嗽神招”看似有效,实则可能掩盖真实病情,甚至加重症状。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咳嗽邪修”的真面目。

---

01 咳嗽认知,被误解的自我保护机制

“咳得厉害,赶紧吃药压下去!”这是大多数人对咳嗽的第一反应。然而,咳嗽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反射。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指出:“咳嗽好比身体的‘消防警报’,直接关掉警报而不去灭火,后果可能更严重。”当呼吸道受到异物、炎症或分泌物刺激时,通过咳嗽可以清除这些物质,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持续时间,咳嗽可分为急性(3周内)、亚急性(3-8周)和慢性(8周以上)。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各异,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

现实中,超过六成的咳嗽患者会先尝试自我药疗或民间偏方,其中近半数人会因不当处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呼吸科专家提醒,咳嗽治疗必须对症下药,而非简单“镇压”。

02 五大“止咳邪术”,越治越咳的陷阱

邪术一:冰糖炖雪梨“万能论”

“咳嗽了?炖个冰糖雪梨吧!”这是流传最广的止咳偏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方子只对燥热咳嗽有效,对于风寒咳嗽或痰湿咳嗽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专家解释,梨性寒,冰糖滋腻,适用于干咳无痰、咽干口燥的燥咳。如果是痰多色白的寒咳,寒上加寒会导致痰液更难排出。62岁的王阿姨就是典型例子:“本来只是感冒后咳嗽,连吃一周冰糖雪梨后,痰越来越多,胸闷气短。”

邪术二:盲目使用镇咳药

“咳嗽就要用强力镇咳药”是另一个常见误区。实际上,伴有痰液的咳嗽不宜强行镇咳,否则会导致痰液滞留,引发二次感染。

药师提醒,市面上的镇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适用于剧烈干咳,但可能成瘾;外周性镇咳药如苯丙哌林,通过局部麻醉起作用。痰多者应选用祛痰药而非镇咳药。

邪术三:滥用抗生素“消炎”

“咳嗽就是有炎症,吃抗生素准没错”——这种错误观念导致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事实上,近八成急性咳嗽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完全无效。

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疗咳嗽,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免疫力,甚至产生耐药性。呼吸科医生建议,除非明确为细菌感染,否则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

邪术四:过度依赖润喉糖

很多人在咳嗽时喜欢含润喉糖,感觉喉咙舒服些。然而,大多数润喉糖含糖量高,部分还添加薄荷等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刺激咽喉黏膜。

更值得注意的是,润喉糖的暂时舒缓作用可能掩盖进行性加重的疾病。一位45岁的教师就是因此延误了诊断:“吃了两个月润喉糖,后来查出是反流性咽喉炎。”

邪术五:迷信“排毒”疗法

“咳嗽是身体在排毒,越咳越要让它排”——这种观点看似有道理,实则片面。适当的咳嗽确实有助于清除病原体,但剧烈、持续的咳嗽会损伤气道黏膜,形成恶性循环。

胸外科专家指出,长期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胸内压增高,引发气胸、肋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咳嗽需要治疗,而非一味“放任自流”。

03 中医辨证,咳嗽分型的智慧之道

中医治疗咳嗽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将咳嗽分为多个类型,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是关键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食疗方: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15克+葱白2段),煮沸后趁热饮用,微出汗为佳。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风热咳嗽:疏风清热是重点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

食疗方:萝卜蜂蜜饮(白萝卜100克+蜂蜜15毫升),萝卜榨汁后加入蜂蜜,温水稀释饮用。

中成药:桑菊感冒片。

燥邪咳嗽:润燥止咳是核心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喉痒咽干,唇鼻干燥。

食疗方:川贝炖雪梨(雪梨1个+川贝母3克+冰糖适量),隔水蒸熟,吃梨喝汤。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

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是根本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时咳尤甚。

食疗方:陈皮薏米粥(陈皮5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

中成药:二陈丸。

肺肾阴虚:滋阴润肺是基础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

食疗方:百合杏仁粥(百合30克+甜杏仁10克+糯米50克),长期食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