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秋季养好生,冬天少病痛!老中医教你10个“黄金法则”(2 / 2)
· 培养静心爱好:练习书法、画画、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让烦躁的心安静下来。
· 晒晒太阳: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阳光很温和,多晒晒后背,能补充阳气,驱散阴郁情绪。
---
第六件事:练就“平和的运动”——拒绝大汗淋漓
夏天运动出汗是排毒,秋天运动出大汗就是“泄阳”了。
· 为什么? 中医讲“秋收”,运动也应遵循“收”的原则。大汗淋漓会使阳气外泄,津液耗伤,正好违背了秋天的养生之道。
· 怎么做?
· 选择温和运动:慢跑、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都是绝佳选择。
· 把握最佳强度:运动到感觉身体暖和,微微出汗,但又不觉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最佳。这个状态正好能气血流通,又不损耗正气。
---
第七件事:按揉“养生穴”——身体自带的健康开关
我们的身体上有几个“明星穴位”,在秋天经常按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为什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身体机能,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 怎么做?
· 足三里(健脾胃之王):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的位置。每天用大拇指按揉5-10分钟,能强壮脾胃,补中益气,这是打造免疫力根基的要穴。
· 涌泉穴(补肾固元之根):脚底前部凹陷处。睡前用手掌搓脚底,直到发热,能引火归元,改善手脚冰凉和睡眠。
· 迎香穴(通鼻防感冒):鼻子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用食指指腹按揉,能缓解鼻干、鼻塞,预防感冒。
---
第八件事:喝对“养生茶”——杯中有乾坤,润燥分温凉
把咖啡和冷饮暂时放一放,秋天,你的杯子该换内容了。
· 为什么? 针对秋燥,不同的茶饮有不同的针对性,而且比白水更易被身体吸收利用。
· 怎么做?
· 百合麦冬茶:百合、麦冬各5克,开水冲泡。适合经常感觉口干、心烦、干咳的人。
· 陈皮普洱茶:一片陈皮,加上熟普洱。适合脾胃虚弱,感觉腹胀、食欲不振的人。
· 生姜红枣茶:几片生姜,几颗掰开的红枣,煮水喝。适合平时就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
第九件事:通便“排内毒”——肠道通畅,一身轻松
秋天燥邪伤津,津液不足,大肠就会失去濡润,导致大便干结,形成“便秘”。
· 为什么? 便秘会让毒素在体内堆积,重新被吸收,导致皮肤变差、口臭、腹胀,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
· 怎么做?
· 饮食加粗: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薯、玉米、燕麦、芹菜。
· 巧用油脂: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如核桃、杏仁),或者喝一勺亚麻籽油\/火麻油拌酸奶,可以起到很好的润肠效果。
· 定时如厕: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去蹲一蹲。
---
第十件事:打好“防疫针”——重点防范呼吸系统疾病
秋天是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提前预防至关重要。
· 为什么?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燥直接伤肺,导致肺的防御功能下降,病毒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
· 怎么做?
· 戴好口罩: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好的地方,口罩依然是保护呼吸道的重要屏障。
· 保持通风:家里和办公室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
· 盐水漱口: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清除口腔病菌,减轻咽部炎症。
· 接种疫苗: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
结语:养生,是秋天最好的投资
朋友们,秋天的这10件事,说起来都不难,贵在坚持。它不需要你花大价钱去买昂贵的补品,只需要你在生活的细节上多用一份心。
养生,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它是对自己身体最深情的关爱,也是一笔最划算的健康投资。今天你为身体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冬天的健康账户存入宝贵的资本。
别再等了,就从今天起,从做到其中一两件事开始,感受身体向好的变化。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养护,元气满满地迎接一个温暖、安康的冬天!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为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不代表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严重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