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新甲初成(1 / 2)
雷大师傅那句“老子就信你这一回”,如同一声号令,威远甲坊这艘古老的航船,开始小心翼翼地调转方向,驶向那片名为“标准化”的未知海域。
工房内的气氛不再仅仅是烟火与汗水的味道,更增添了几分专注与探究。
起初的磨合依旧充满磕绊。雷大师傅虽然同意尝试,但他那浸淫数十年的肌肉记忆和固有习惯,岂是轻易能改的?他打制甲片时,手还是会不自觉地偏向自己习惯的弧度;
淬火时,也总忍不住想凭经验去判断那“樱桃红色”的深浅,对那“光学高温计”的读数将信将疑。
陆、冯二位匠师极有耐心,他们不再试图去“教导”这位宗师,而是以一种共同探讨、辅助验证的姿态参与其中。
当雷大师傅按旧法打出的甲片在新型夹具淬火后依旧出现细微形变时,陆匠师会立刻用标准量具测量偏差,并与雷大师傅一同分析应力集中的原因;
当雷大师傅凭借经验判断的火候与高温计显示数值有出入时,冯匠师便会将不同温度下淬火的甲片取样,带回格物院进行硬度、韧性测试,用数据来回溯验证哪种温度范围得到的性能更优。
这个过程,对雷大师傅而言,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手艺中那些模糊地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第一次通过冷冰冰的数据,直观地理解了一些他原本只可意会的“火候”奥秘。
“啧……你这铁疙瘩(指高温计),有时候还真他娘的准。”一次,当冯匠师拿着测试结果,证明某次严格按照高温计指示温度淬火的甲片,其韧性与硬度的平衡确实达到了最佳状态时,雷大师傅盯着那仪器,忍不住嘟囔了一句,算是他迄今为止对格物工具最高的“赞誉”。
改变的不仅是雷大师傅。坊内的其他工匠,在经历了初期的无所适从后,也逐渐发现了新方法的好处。
那些标准量具,虽然一开始用着别扭,但却能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做的甲片是否合格,减少了反复修改和因尺寸不符导致的返工。
尤其是几位年轻、学习能力强的工匠,很快掌握了新工具的使用,甚至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优化制作流程的小建议,得到了陆、冯二人的肯定和雷大师傅默许的点头。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败品堆积的角落渐渐被符合标准的甲片所取代。这些甲片大小、厚度、弧度几乎一模一样,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泽。
接下来是编缀。标准图纸对甲片的串联方式、皮绳的粗细与绞合方法、乃至关键部位的加固节点都有明确要求。
这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执”。雷大师傅习惯用一种家传的、极为繁复但在他看来更结实的“盘龙扣”编缀法,而标准图纸则采用了一种结构更简洁、受力更均匀、且便于快速维修的“方格编”法。
“胡闹!这‘方格编’太过简单,如何能牢固?”雷大师傅拿着样品,一脸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