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木牛流马(1 / 2)
标准札甲的成功与《军械甲胄制造通则》的颁布,如同在帝国军工体系这块坚冰上凿开了巨大的裂痕,格物院与“标准化”的理念声望一时无两。
叶明在兵部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许多以往对他持观望甚至抵触态度的官员,如今见面也多了几分由衷的敬意。
然而,叶明并未沉溺于此。他的目光,早已越过甲胄刀剑,投向了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后勤转运。
北疆漫长的补给线,狄人飘忽不定的骚扰,使得粮草军械的运输始终是困扰朝廷的一大难题,损耗惊人,效率低下。
这一日,叶明在兵部值房内,与几位负责漕运、驿传的主事议事。案上铺开的,是一张粗略的北疆舆图,上面标注着几条主要的补给线路和关键的转运节点。
“……自幽州至镇北关,山路崎岖,河道浅涩,大型漕船难行。如今多靠民夫畜力转运,一石粮至前线,途中耗损几近三成,若遇狄人游骑,损失更巨。”一位主事指着地图,眉头紧锁。
另一位掌管驿传的官员补充道:“非但粮草,军械辎重亦是如此。尤其是攻城器械、重型弩机等物,拆解运输极为不便,组装亦需时日,往往贻误战机。”
叶明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那条蜿蜒的山路线上划过。他脑海中浮现的,是现代社会中那些高效的重型卡车、工程机械,但在这个时代,这无疑是天方夜谭。
然而,一些更基础、更符合当前技术条件的改良,是否可行?
他的目光落在了值房墙角那架微缩的“瑾车”模型上。省力的滑轮齿轮组,既然能用于搬运、起重,能否应用于运输?
“诸位,”叶明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是他每每有了新构想时的神采,“我等或可效仿甲胄标准化之例,在转运工具上,也做些文章。”
他走到沙盘旁,拿起几根木条和一个小轮子,一边比划一边说道:“如今转运,多用牛马大车,然其形制不一,载重有限,于崎岖山路更是行动迟缓。我等可否设计一两种标准化的、更适应不同地形的专用转运车辆?”
“譬如,一种车身更低、重心更稳、轮轴更坚固,专用于山地转运的‘山地铁轮车’?亦或是一种可灵活拆解组合,既能用于平坦官道,又能适应部分崎岖地形的‘标准辎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