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润物无声 名动京华(2 / 2)
考核优异的墨恒、赵青川等人,获得了叶明亲自挑选的奖励——并非金银,而是几本叶明亲手注释、包含了更多进阶知识的《力学探微》和《新算学精要》手抄本,以及参与更核心项目旁听的资格。
这种以知识本身作为奖赏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的向学之心。
格物院的变化,自然也落在了冷锋眼中。他在密报中详细记录了“墨青辊”的推广效果、民间反响以及学员考核情况,并附上了自己的观察。
“叶明行事,渐重实务与育人。其推广小技以收民心,考核学员以砺英才,所图非小。然其手段温和,皆在规矩之内,且确有实效。”
这份密报呈至御前,皇帝看完,良久未语。他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掠过北境绵延的防线,又扫过京畿繁华的城镇村庄。
“信号火箭助军,‘墨青辊’利民……”皇帝低声自语,“这叶明,倒真是……军政民生,皆有所涉。手段也愈发老练了。”
他回想起叶明最初献上复合竹材时那份略带青涩的激昂,再到朝堂辩驳、三司会审时的沉稳凌厉,直至如今润物无声地推广技术、培养人才……这个年轻人,成长的速度快得惊人,而且每一步都踩得极准。
“陛下,”侍立一旁的大太监轻声问道,“格物院风头渐盛,是否……”
皇帝摆了摆手,打断了他:“无妨。他能做事,能做实事,这便是好的。只要他的心思还在社稷,还在朕这里,些许名声,给他便是。总比那些只知空谈、结党营私的蠹虫要强。”
他回到案前,提笔在冷锋的密报上批阅,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知道了”或“善用”,而是多了几个字:“着其用心,成果报朕。”
这是一种更明确的期待和更直接的关注。
得到皇帝默许甚至鼓励的信号,叶明心中更定。他开始尝试将学员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参与到格物院现有的各个项目中。
有的进入改进弩小组学习机械优化,有的加入信号火箭小组负责数据核算,有的则跟随老匠师学习复合竹材的更深层次工艺。
墨恒和赵青川,则被叶明带到了那间守卫森严的密室附近的一间偏室。这里不涉及“惊雷”核心,但存放着一些用于研究信号火箭延时引信和彩色光剂的、经过严格管控的材料和资料。
“你们二人,心思缜密,动手与演算能力俱佳。”
叶明对二人道,“信号火箭虽已成型,但其引信延时精度、光剂亮度与燃烧时长,仍有改进空间。这些是过往的试验记录和数据,你们仔细研读,尝试建立更精确的数学模型,优化配方和工艺。记住,此间一切,皆为机密,不得外泄。”
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两名新生,无疑是巨大的信任和考验。墨恒和赵青川既感兴奋,又觉责任重大,郑重应下。
格物院这台机器,在叶明的操控下,正以一种稳健而高效的方式运转着。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声望积累、商业布局,多条线并进,虽无惊涛骇浪,却潜流暗涌,根基日深。
“墨青辊”的名声,随着京兆尹的推广和百姓的口口相传,渐渐不再局限于京畿,开始向周边州县扩散。
格物院这个名字,也第一次与“便民利生”联系在一起,悄然改变着许多人对它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