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金殿扬名 实学锋芒(2 / 2)
国子监这边,一名监生上前,吟诵了一篇歌功颂德的骈文,文采斐然,引得一些文官喝彩。随后,他们又展示了精心准备的礼仪流程,举止规范,无可挑剔。
轮到格物院。墨恒亲自上场,他带来的不是文章,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水利驱动自动鼓风炉”的木质动态模型。当他将水倒入特定装置,水流带动齿轮、连杆,最终让炉膛的皮囊自动鼓风时,精巧的机械结构和实用的设计理念,让所有人为之惊叹,连工部的官员都瞪大了眼睛。
然而,就在展示即将成功结束时,钱侍郎突然出列,厉声诘问:“墨恒!你格物院口口声声‘利国利民’,然此等精巧之物,耗费几何?若推广民间,岂非劳民伤财?与那隋炀帝龙舟何异?!”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且恶毒的问题,直接将格物院的发明与亡国之君的奢靡联系起来。
场面瞬间一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墨恒身上。这位年轻的工匠之子,面对朝廷重臣的咄咄逼问,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想起了叶明平日的教导和无数次模拟问答。
他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躬身回答:“回大人,此模型仅为验证原理,所用皆寻常木料。若实际建造,其核心在于水力利用与传动结构,主体可用砖石、竹木,成本远低于常年雇佣大量人力鼓风之耗费。学生算过,若用于官营铁坊,一年所省工费,便可抵建造之资。其利在长远,在增效,何来劳民伤财?至于前朝旧事,学生不敢妄议,只知格物院一切所为,皆以陛下旨意、朝廷法度、民生实利为准绳!”
一番话,有理有据,既解释了成本问题,又巧妙避开了历史陷阱,更重申了格物院的立场。语气沉稳,逻辑清晰。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就连一些原本对格物院有偏见的官员,也不禁微微颔首。这年轻人的应对,可比许多朝臣都要得体。
钱侍郎被驳得哑口无言,脸色铁青地退回班列。
三场比试,尘埃落定。结果不言而喻。格物院在实务、数算、巧思及临机应对上,全面碾压了只会空谈经义、缺乏实操能力的国子监监生。
首辅与诸位重臣商议后,向皇帝禀报结果。皇帝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声音传遍广场:
“今日之比试,朕心甚慰。国子监文章礼仪,乃国之体面,不可偏废。然格物院之实学,于国计民生,更为切要!漕运、边防、水利、军械,乃至日常所用,皆需此等务实之才!墨恒、赵青川等人,才思敏捷,学以致用,当赏!”
他当场下旨,重赏格物院有功学员,并明确表示,今后科举取士,当加重实务策问之分量,并考虑特设“明算”、“工巧”等科,广纳实学人才!
这道旨意,如同一声惊雷,在金殿上空炸响!它正式宣告了“实学”地位的提升,为无数像墨恒、赵青川这样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条凭借技艺和实干晋身的通道!
格物院的学员们激动得难以自持,许多人眼眶泛红。他们知道,他们赢了!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格物院,为这条崭新的道路,赢下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叶明看着这群沐浴在荣耀与希望中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雏鹰已初展翅,其鸣虽清,已动九霄。金殿扬名,只是一个开始。实学的锋芒,今日之后,将再难被忽视。
而格物院与旧势力之间,那围绕人才与话语权的争夺,也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加激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