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 > 第185章 收尾打倭

第185章 收尾打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由两人统帅的大军终究是将蒙古诸部彻底击败。

合不勒被生擒,其余汇集的逐部落大半投降,剩余的也只能远遁离开。

消息传回汴京,自是引得赵曦与百官大喜,可就是辛苦了顾鹤。

要知道高丽还算容易,好歹还是以城池经营为主,又有海路保持联系,只要肯大下决心同化,总还是能治理的。

可草原这里就麻烦多了,驻兵多了维持不下去,驻兵少了,又难以有效管控,稍有不慎,便可能让蒙古诸部死灰复燃。

要想真正将蒙古草原纳入大宋版图,必须想出一个长久之计。

顾鹤日夜思索,召集诸多将领、官员商议,最终决定推行一套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

在草原上设立多个据点,每个据点驻扎一定数量的军队,负责维护当地治安,监督部落动向。

同时,鼓励大宋的商队深入草原,与蒙古部落进行贸易往来,以经济手段促进双方交流融合。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蒙古部落的控制,还可推行了“联姻羁縻”之策。

挑选合适的大宋宗室女子与蒙古部落首领联姻,确保在日后传承中,让那些拥有汉人血统的子嗣,一步步的掌控住这些蒙古部落。

同时对于参与积极大宋的蒙古部落,给予一定的物资赏赐和政策优惠,让他们感受到大宋的诚意与善意。

在文化方面,要派遣儒士和和尚前往草原,设立学堂和寺庙。

学堂是让蒙古子弟学习汉文化、儒家经典,培养他们对大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寺庙则是要垄断宗教,借鉴一下满清对于蒙古的政策。

为了确保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实施,顾鹤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

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各个据点,检查军队驻守情况、贸易往来是否顺畅、联姻羁縻政策执行得如何以及文化传播的成效。

对于表现优异的据点和官员,给予丰厚的奖赏;而对于敷衍塞责、执行不力者,则予以严厉惩处。

但也正是因为过于严苛,同样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顾廷烨就跑过来劝说过,希望能循序渐进,可顾鹤自已知道,这件事绝不能慢。

因为自已还能在北地待多久,那可都还说不准呢,赵曦对于自已的信任,到如今又能还有几分。

要知道自已督管燕云十六州数年,麾下又有了一支,经过大战考验的新军。

难道他真就不担心,自已有一天会心生异志,在北方裂土封王。

就算他不担心,可朝中的百官会不担心吗?

顾鹤被留在汴京的家小便是实证,之前明兰和淑兰还会接替来陪着,可这两年却是再没有来过。

“仲怀,我何尝不知此策会引来诸多非议,但时不我待,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蒙古草原牢牢掌控,待日后生变,再想收拾可就难了。

我如今在北地尚有威望,还能推行此策,等我被调回汴京,还有谁能办成此事。”

顾廷烨听闻此言,心中一凛,也深知顾鹤所言非虚。

如今朝堂局势复杂,顾鹤虽有大功于国,但同样也有功高震主之嫌。

上一个领兵的狄青已经封王闲置,顾鹤又能在这里待多久呢!

“禛远所言极是,是我思虑不周,只是这严苛之策推行下去,难免会得罪不少人,兄长还需多加小心。”

顾鹤拍了拍顾廷烨的肩膀,眼中满是坚定:“我既已决定如此,便不会退缩,你且安心在北地练兵,若有变故,还需你率军相助。”

就在顾鹤全力推行治理策略之时,朝堂上的反对声浪却愈发高涨。

一些大臣联名上书,弹劾顾鹤在北地独断专行,推行严苛之策,引发蒙古部落不满,恐生变故。

更有甚者,暗中散布谣言,说顾鹤有割据北地之心,意图谋反。

赵曦看着这些弹劾奏章,心中也不禁泛起了嘀咕。

他对顾鹤的信任虽未完全动摇,但这些流言蜚语还是让他心中有了些许疑虑。

于是,在曹太后的授意之下,他下旨召顾鹤回京述职,欲当面问个清楚。

顾鹤接到旨意后,心中明白,这是朝堂上那些反对者的一次试探,也是自已的一次考验。

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安排好北地事务,带着亲信随从,以及彻底归心的蒙古首领,日夜兼程赶回汴京。

回到汴京后,顾鹤顾不上休息,便直奔皇宫。

在朝堂之上,面对赵曦和一众大臣,他镇定自若,将自已在北地的治理策略和取得的成效一一陈述。

“官家,诸位大人,臣在北地推行严苛之策,实乃无奈之举。

蒙古草原地域辽阔,部落众多,若不采取强硬手段,难以有效管控。

如今,通过设立据点、鼓励贸易、联姻羁縻以及文化传播等策略,蒙古草原局势已渐趋稳定,诸多部落已真心归附大宋。

那些弹劾臣的奏章,不过是朝堂上某些人别有用心之举,欲阻挠臣推行新政,破坏北地稳定大局。”

顾鹤言辞恳切,目光坦然地扫视着朝堂众人,继续说道:“臣此次回京,还带来了几位蒙古部落的首领,他们可为我作证,大宋的恩德与诚意,他们皆已深切感受,且愿世代效忠。”

说罢,顾鹤示意身后几位蒙古首领上前。

这些首领经过了鸿胪寺的调教,虽然略显拘谨,但礼仪方面倒是大差不差。

以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了对大宋的臣服之意,还讲述了在顾鹤治理下,部落与大宋贸易往来带来的好处,以及文化交流带来的新变化。

赵曦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疑虑稍减,但仍神色严肃地问道:“顾卿,即便如此,可朝堂之上弹劾之声不断,你如何让朕相信,你推行这些严苛之策,日后不会引发更大的祸端?”

顾鹤早有准备,他拱手道:“官家,臣有一计,可解此忧。臣愿在北地推行‘三年察政’之策,每三年对北地治理成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

若成效显著,百姓安居乐业,蒙古部落真心归附,则继续推行现有策略;若出现问题,臣愿承担一切责任,任凭官家处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