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 第411章 游龙戏凤,敢教新天再换骨

第411章 游龙戏凤,敢教新天再换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敢教日月换新天!

敢教新天再换骨!

杨无咎一再思忖后,大概弄清楚赵安自从在铁门堡崛起后,想要做的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如今他已立国大赵,而且开疆拓土,让大赵成为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毋庸置疑,第一件大事已经实现了。

那么他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第二件大事。

只是给人换骨都是骇人听闻,更别说给天下换骨了。

听他的意思,应该是要走历朝变革从未走过的路。

这究竟是条什么路?

竟让他都这么动心?

“王爷!”

杨无咎忍不住询问道:“不知你准备如何做?”

赵安不慌不忙道:“这几年我大赵在大规模开采煤矿,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萧宁连忙道:“我收到许多有关如何排除矿井地下水的奏折。随着矿越挖越深,单靠人力和物力,已经无法将水排干净了。倘若不排,就难以继续挖!”

“虽说大赵境内不缺煤矿,但若因无法排水而不能充分挖掘,也是让人心有不甘……”

赵安顺势道:“那若是就用现场的煤炭作为燃料,让人做出一种能够抽水的东西呢?”

“这!”

萧宁也是完全陷入到知识盲区了,甚至觉得匪夷所思道:“敢问赵兄,如何实现?”

“我现在只能说是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打破思想的囚笼,敢于去想,只有想到了,才有做到的可能!连想都想不到,又如何去做呢?”

“王爷这话倒是让臣想起了交子……”

杨无咎似有所悟道:“历朝都觉得携带那么多铜钱很是不便,可只有王爷让人去做了,还让人为发行‘赵元’做准备。”

这便是一点就通。

赵安愿意和他们俩聊这等大事,就是因为他们触类旁通的能力,比其他人都要强。

他索性直言不讳道:“我要在大赵推行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叫作‘工业革命’!”

“主要是通过机器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给天下脱胎换骨。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的,恐怕需要几十年、上百年,亦或者更久。但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如果咱们不去做,那么便会被滚滚洪流所抛弃,将来再想奋起直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听到这话,萧宁几乎是瞬间想起了曲辕犁。

他通过对犁的改进,让百姓耕作的效率大幅提升。

还有高炉炼铁的活塞式风箱、兵器部件的标准化制造等。

只是这些好像仅仅沾了点边。

他说的机器化到底是什么?

赵安看出了她的疑惑,耐心道:“我刚才说了用煤炭作为燃料抽水,那么同样的,有没有可能用它作为燃料,驱动车轮转起来,取代马车,载人载货呢?”

“!!!”

这个带给萧宁的冲击无疑更大!

取代马车的东西?

若真能做出来,那这世界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杨无咎也是瞠目结舌道:“只是加煤炭就能让其跑起来,那把其做大,定能运送更多物资……”

“可以运海量物资!”

赵安微微一笑道:“而且跑得也比马车快!我还是那句话,咱们要敢想。以前谁想过炸药、轰天雷、震天雷、燧发枪、大炮等等?还不是被咱们造出来了?”

萧宁嫣然一笑道:“还不都是你的法子?要不你把这些也给造出来吧!”

“我又不是无所不能,可以给方向,但真正动手,也是不及那些能工巧匠。”

“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广邀天下的能工巧匠?”

“没错,成立‘天工院’,仿照翰林院,授予顶尖工匠官职和荣誉,大幅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这样势必能给朝廷吸引更多大才。”

说到这,赵安话锋一转道:“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咱们要从各个方面改良这片土壤,让其能够孕育出工业革命的锺子来,然后生根发芽!”

听到这里,萧宁和杨无咎都有种天地倾覆,不破不立之感。

这是要将历朝颠来倒去的东西给掀翻,让大赵驶向一个全然不同的方向。

风险难以评估。

收益无法衡量。

别说一般人了,就是古往今来的圣君明主,恐怕都不敢去做这种事。

他要做!

他们……自是鼎力支持!

毕竟他这几年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这片天地也是活力空前,他无须再证明什么,也无人有资格质疑他!

萧宁微笑道:“我讨厌一成不变,而且我始终觉得唯有让这世界变得快起来,才能诞生更多可能,才能造福更多人!听赵兄说的这些东西,是可以实现这一点的!”

“何况你是大赵之主,又素来深谋远虑,只要你决定了,那我们便都听你的!”

赵安仰天大笑道:“你这话说得很好,我要做的就是让货物流通的速度更快、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更高、百姓的足迹更远、财富转化得更好、优质的东西推行得更广。”

杨无咎沉默良久,自我打趣道:“我虽不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观古今之脉络,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从建镖局、设驿站、发行交子、推广占城稻、双季稻、玉米、土豆、红薯等都可以看出王爷早有布局!这些布局又确实让大赵强大起来了,如此一看,又有什么好质疑和迟疑的?”

那就干!

达成共识后,三人立马商议了起来。

在设立天工院的同时,还将设立与太学同级的“格物院”。

格物致知。

从哲学上进行论证,研究自然规律(格物)是理解“天理”的一部分,鼓励更多人从事科学研究,专研算学、机械、医学、乃至化学等。

还要在下次科举中增设“明工科”,考机械原理、算术、营造法式等等,多选拔兼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

改革“将作监”和“市舶司”也是势在必行。

将作监不能只是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建筑,兼领百工了,还应负责搜集、整理、研究和改良天下的先进技术,编撰《工典》,推向天下。

如此一来,它将在某种程度上和天工院形成竞争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