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堕落与衍变的艺术(2 / 2)
“就算‘那位大人’目前并不着急,但基尔加丹已经没多少耐心了。”提克迪奥斯说,“现在是黑暗之门打开的第二十个年头,我恐怕欺诈者最多还能再给你一年的时间,耐奥祖。”
“足够了。”巫妖王冷冷地回应。
一年?不,耐奥祖以充分的理由相信,对联盟的征服只需要三到四个月。到时候,联盟自然就会变成一栋腐朽的房屋,只要往门上踹一脚,它就会轰然倒下。
只要一切顺利,那么在一个月后,吉安娜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一支多种族混编亡灵大军的首领,而这支亡灵大军中的少数活人也将被裹挟。
到时候,他将会要求吉安娜把亡灵巨魔与亡灵蛛魔留在诺森德,带着她的亡灵大军返回祖国,然后站在海军统帅之眠的墓碑前,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在库尔提拉斯,圣光教会的影响力远不能和洛丹伦相提并论,当地人对“生死”、“亵渎”之类的观念也更为淡薄,这就意味着即便他们对“海洋之女”的行为感到恐惧,但只要亡灵大军没有主动开始屠杀活人,那就不会有任何人去阻止他们。
在一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市民都会非常害怕,甚至闭门不出,这是肯定的。但只要这支亡灵军队在普罗德摩尔小姐的控制下秋毫无犯,再陆陆续续地让一部分亡灵与家人团聚,并且还相处融洽,那么民意就将出现分裂。
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市民自然会对此表现出拒绝,他们不会认为变成了亡灵的亲人还是自己的亲人,这些人将选择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库尔提拉斯,逃向洛丹伦次大陆;
思想更加开明、进步的市民则容易接受,这些人甚至可能还会主动拜访普罗德摩尔要塞,希望他们尊敬的公主能够运用她的能力来帮助他们复生死去的亲人,例如在兽人战争期间阵亡的库尔提拉斯第三舰队的士兵。
但还有更多的人,将站在一旁,选择静静地观望。他们既不会主动去恳求吉安娜复活他们的亲人,也不会在恐惧中匆忙地逃离——就像1933年以后仍然选择留在德益智国的上百万油汰人一样。
要知道,离开自己生活了很久的地方,绝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下定的决心,这背后牵扯到的“认知失调”和“沉没成本”太大了。
因此,这两种意见谁会占据上风,这将主要取决于凯瑟琳·普罗德摩尔夫人。
在即将迎来剧变的时刻,这些“日子人”在心理上将会更加依赖于一个已经在长期实践中被证明“可靠”的权威,而在库尔提拉斯,这个可靠的权威就是普罗德摩尔家族。作为普罗德摩尔的族长,她是否认可女儿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和平衍变的成败。
如果她拒绝承认从海军统帅之眠里爬起来的两名死亡骑士是她的丈夫和儿子,并且宣称自己的女儿已经“疯了”,那么和平衍变就基本失败了。无论她最终的结局是被吉安娜杀死,还是成功地带着大批难民逃到了洛丹伦,联盟与天灾军团的战争都将迅速地爆发。在恐惧和绝望的情绪下,亡灵们将会被生者视作“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天灾军团唯一的优势就是利用信息差,在第一时间迅速扩大战果。
而倘若凯瑟琳夫人选择张开双臂,给予孝顺的女儿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么她将在事实上为吉安娜提供背书,起到一个帮助天灾军团安定人心的作用,让大部分市民继续留在伯拉勒斯安居乐业。在这种情况下,洛丹伦实际上无法下定“入侵伯拉勒斯”的决心,联盟只能在和平当中,眼睁睁地看着库尔提拉斯成为亡灵的乐园,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这股“亡者复生”的强大思潮漂洋过海席卷整个东部王国。
要知道,圣光教会和雅各宾派能够欺骗说人民“亡灵是邪恶的”,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亡灵会丧失记忆,丧失理智,毫无自我意识,见人就咬,或者干脆彻底沦为通灵师本人的傀儡和爪牙。
但倘若吉安娜·普罗德摩尔成功地证明她与别的死灵法师不一样,她所运用的通灵法术非常成熟,复活的亡灵拥有与活人类似的情感,这些宣传还足以用来哄骗人民吗?
无论是范克里夫,乌瑞恩,还是希尔斯布莱德的农户,谁家没有逝去的亲人?放眼整片大陆,又有多少人会不羡慕阖家欢乐的凯瑟琳·普罗德摩尔夫人?
死灵法术将会成为一门显学,哪怕被圣光教会或者肯瑞托下命令禁止,私底下也会有无数的人尝试着这么干,甚至某些被委派去墓地值班、负责火化尸体、查禁通灵术的人自己也会到处打听怎么复活去世的父母,或者死后怎么才能成为亡灵。
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依赖社会响应,毫无任何民意基础的政策是绝对推行不下去的,这些自由之敌永远也挡不住人民越过高墙投向自由的怀抱。
到了这一步,耐奥祖相信,他的敌人就已经彻底失败,“东部大陆剧变,洛丹伦联盟解体”将成为现实。哪怕达索汉、莫格莱尼、安斯雷姆、德伦登等人拒绝接受现实,仍然负隅顽抗,他们也只会成为“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伋权主义者”,在热爱自由的人民的欢呼声中,轻易地被善良、美丽而正义的普罗德摩尔小姐用霜之哀伤的力量加以说服。
在说服这些可悲的伋权主义者后,自由的人民将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不再为衰老而恐惧,不再因饥饿而厮杀,不再被种族仇恨撕裂,不必再面临生死离别。
那么,凯瑟琳夫人会如何抉择呢?巫妖王并不能预知这一点,不过他相信,这个可怜的老女人更愿意拥有一个美满团圆的家庭,而不是和她的宝贝女儿撕破脸皮。
显然,吉安娜·普罗德摩尔小姐设想中的那个美好的自由世界似乎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