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徐州(2 / 2)
天幕下。
汉朝。看见他们都会抢答了,刘邦哈哈一笑,说道:“好家伙,这理由都用烂了”。
张良也是轻笑一声说道:“好用就行,管它烂不烂”。
明朝,朱元璋看见那家伙气得直咳嗽的样子,调侃道:“呦,这家伙因为东北被全歼,气的咳血这事到现在还没好啊”。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说道:“这才几天啊,你看看电影说的时间嘛,辽沈那边入了尾声,这边就开始了,哪能好那么快啊”。
【中野这边,刘司令一回到自己的指挥室后,一旁的警卫员就立刻给他递上湿毛巾,他点头表示谢意,用毛巾捂了捂干涩的右眼后便开始了工作。】
看到这里,陈勇对这个动作进行了解释:“他以前眼部中弹做过手术,这个我们小学还学过,具体的以后给你们讲讲。再安了义眼后,因为当时材质不行,容易不舒服,就会有经常擦眼睛的举动”。
众人闻言,明白的点了点头。
【另一边,我们那幽默的陈大诗人喊政委过来欣赏他以前写的诗。这是一首现代诗歌,《舟过崇明岛向吴淞口》。】
天幕下,人们看着在这紧张的战事间隙,两位将领居然以诗歌和往事交流,这一场景打破了观众对军事指挥官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他们作为“完整的人”的侧面——既有运筹帷幄的果决,也有细腻的情感与理想主义色彩。
唐朝。
“浪漫主义情怀和革命者的另一面吗”,李白自言自语道,这是他从天幕这学来的新鲜词,当他看到电影这一幕时,不由得就想到了这么一句。
杜甫感叹道:“他们都在写诗啊,写一部史诗”。
李白附和道:“这长短表达的意思倒是直白,且不受格律约束,倒是新奇”。
说罢两人又欣赏了一遍那首后世题材的诗歌。
“愿做一支火把,温热你全身的冰冷”,杜甫念着那句现代诗,说道“这是说革命者的牺牲与奉献吗”
李白有感而发:“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
【与我军这边两个志同道合者在聊诗歌、聊过往经历不同的是,徐州守将那边各怀鬼胎的大小将领则在求神拜佛。在礼佛结束后,众人才回到会议室开始商讨作战方案。】.
天幕下。
明朝,妖僧姚广孝看到这一幕,嗤笑一声:“居然走到求神拜佛这一步了,这天上哪有什么神佛啊。即使有神佛,又怎么会保佑这么一群人呢”。
朱棣:“亏你还是个僧人呢”。
姚广孝闻言却说:“就说我这话对不对吧”。
朱棣也只能点点头,宰相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