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乡音(2 / 2)
陈小四道:“两条,那么开阔的湖口和江面,两条都看不过来,再加上还要盯着九江城,我这边码头上两条则和他们进行轮换。”
朱葛赶紧道:“我这次还带了两条东方红过来,要么先也压到黄州去?正好把炮弹也补充上去。”
陈小四皱眉道:“那你这次去赣州怎么办?四少可是要我全力支持你的!”
朱葛摇头道:“没事,我这小队都配了火枪,先期应该不需要火炮,等你这里宽裕了,再派船运给我就行,只是我要先带些工程营的人走。”
陈小四摇头道:“这个没有问题,你能不能在我这里多待两天,等把黄州那里的解决了再走,我也好匀出人来跟你走,否则我也不放心!”
此时一个团丁前来报告,说是营外来了好多女子要领回自家的男人。
朱葛呵呵笑道:“来的还挺快,我去吧,我出的主意,我来处理。你忙你的吧!”
陈小四也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要给你派人手吗?”
朱葛边往帐外走,边摇着手道:“不用了,我自己的人就够了!”
朱葛带来的小队有十八个人,他们自己笑称是十八罗汉。等他们来到军营门口时,营门外已经乌泱泱聚集了三四百个人,后面还陆陆续续有新的人赶过来。其中大多是女人,也有老人和小孩,她们脸上的表情混合着恐惧和希冀。朱葛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他皱了皱眉,招呼着自己的十八罗汉到一边,用客家话和他们叮嘱了起来,强调要他们一定要把移民去海门的政策讲解清楚,能分田地,免费上学,还能改户籍,十八罗汉们都不住地点头,还不断插嘴提议,最后决定先逐一登记,把人的情况都摸清楚后,再带人去寻找他们在俘虏营里的家人。
杜家嫂子也挤在军营门口,她是第一批到的,营门口的兵丁起初让他们排成一列长队,等人过来接他们去找自家的男人。可很快就有大批人都聚拢了过来,大家都拥在营门口,于是有人开始为谁先谁后争吵了起来,兵丁们也懒得再管,就这样乱哄哄的,直到见有一个矮个子军官带着十几个人向营门走来。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眼睛都盯着那群新来的队员身上,只见他们并没有直接到军营门口来,而是去到一边商量起了事。
隐隐传来的声音让杜家嫂子突然睁大了眼睛,那可是她家乡的乡音啊!她努力辨析这时断时续的声音,越来越确定那些人讲的是她的家乡话,这么多年了,自从她被村里的族长卖给了人牙子,她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乡音了。她睁大了眼睛往那群人看去,远远那个矮矮的身影总让她感觉似曾相识。她感觉自己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心跳也越来越快,她想赶紧冲过去能听个清楚,她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推那铁丝缠绕的营门,引得看门的兵丁大声呵斥,她这才清醒过来,拼命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十八罗汉开始分工协作,最后会留两个人在门口专门进行着登记,其他人则开始每人五个的带着人去俘虏营找人领人,一路上开始宣传移民政策,争取让这些个军户也举家搬迁去海门。这个过程其实很慢,毕竟两万多俘虏分别关押在八十个营地里,这一个个找过去就要花很长时间,如果人是在前几个营寨却还是快的,可如果是在最后那几个营寨里,那就要很久了。还有可能那要找的卫所兵已经死了或者逃了,那就更是白找一场。不过,朱葛的目的本就是通过寻亲领人的过程把移民政策宣传下去,毕竟这片可是南直隶的地界,明目张胆的贴布告宣传移民,那肯定是不行的。即使是在刚被洗劫过的建德县城内也不行,毕竟那个朝廷任命的县令还在那里好好的,他还特意带着酒肉粮食出城来慰问了几次,感谢苏淞水师的救命之恩。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自是不能光天化日下去挖当地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