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我去明末救义士 > 第135章 货币

第135章 货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黄四仁看了一眼朱三爷,见朱三爷给与一个确认的眼神后,回答道:“严公子,四海钱庄的确遍布各地,分号众多,背后又有众多盐商的支持,财力雄厚,只是我们若给你们四海开了这一条通道,那些其他的钱庄银号有的也是背景深厚,若都来,我们也不好推脱,您说是不是?您看您有没有什么特有的资源可以拿来说事的,我们也就好顺水推舟了不是?”

这时在一旁的梁大掌柜插话道:“你们亨通为什么要停了这银两兑换的生意,这个能解释一下吗?”

贺丈青接话道:“梁老掌柜,您是这钱庄银号届的老人了,不瞒您说,这银子现在是个什么行情,您肯定是知道的,现在这天下贼匪遍地,市面上物价飞涨,就别说银子这本就不值钱,更有这银子的成色参差不齐,还有各种作假的手段,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其成本和损失都是我们不愿承担的,您说是不是?”

梁大掌柜听了也默然不语,他自然知道现在这市面上的白银泛滥,银铜比和金银比都出现了惊人偏差,特别是在江南福建广东一带,白银价格一路走低。原本大明幅员辽阔,西部和北方具有较大的消化和修正能力,特别是一些蛮夷之地的少数民族,每年对白银的需求和消耗很多。可是随着这两年的天下大乱,物资流通出现了很大的阻滞,南方的白银无法顺畅的流向这些边远地区,市面上的白银暴增,像他这样的资深钱庄从业人员也深感头痛。

而自从去年底,这南直隶地面开始出现了这种布券,开始他们觉得这纯粹是一种提货券,慢慢随着可用的商品越来越多,兑付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原本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钱庄开始崛起,短短半年不到。竟然成为了苏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庄,迅速在南直隶的各个府县开起了分号,并且还逐渐向各地的府城扩张开去。

四海作为首屈一指的大钱庄,梁大掌柜当然不是泛泛之辈,迅速组织了人对这种布券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让他大吃一惊。首先是它极其的保值坚挺,是和市面上的一种优质机织布绝对等价,由此又和大量市面上的热销商品,甚至粮食进行了价格挂钩;其次是印刷极其精美,其所用纸张,油墨,印制方式,防伪鉴别等自成一体,外人根本无法仿制。在这一点上,四海内部的票据制造工匠都赞叹不已,给梁大掌柜最后的结论是:“根本无法仿制,即使能够仿制,其成本也远在其面值之上。”再次是他们有意暗中派人进行了挤兑测试,用足足一个月时间在各个分号积攒了大量的布券,然后突然在某地分号集中兑换,亨通钱庄的反应很快,迅速通过兑付价格和价差的调整,成功化解了这次挤兑风波,使得四海钱庄的严老东家不得不吃下不小的亏损,由此拍板决定和亨通钱庄谈谈合作的事情。

严大少爷又洋洋洒洒自夸了一番他们四海钱庄的实力和背景,又询问了一番购买门窗玻璃的生意之后,黄四仁笑眯眯的伸出了两根手指,道:“严公子,梁掌柜,你们无非就是想要拿到我们的布券,能够在你们的四海钱庄里进行交易么。这其实也不难,我们这里有两种途径可以合作,一个叫承兑支付,另一个叫抵押拆借,我相信你们肯定是会有兴趣和我们合作的,而且会非常愉快!就看你选哪一个了。”

等听完了贺丈青的详细介绍后,严大少爷兴奋地一掌拍在桌子上,把旁边的梁大掌柜吓了一跳,他赶紧抢在少东家之前开口道:“我们四海能不能两者都要呢?”

在被请去了隔壁房间好一会儿之后,朱三爷代表亨通一锤定音,开此特例给四海一个大大的面子,两份早已拟好的协议被拿了出来,此时严大少爷正揣着轻松的心情在房间里前后上下地观摩着一座落地大钟,不断地啧啧称奇。

以后的三天里,苏州府里的各家大钱庄银号都和亨通签了协议,到第四天朱福带着自己的助手贺丈青和朱三爷以及刚升任为亨通钱庄同业事务总理的黄四仁惺惺告别,黄四仁激动地握着贺丈青的手道:“你回去告诉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干,打赢这场货币战争,把白银彻底挤出货币市场!”

贺丈青也动情地道:“兄弟,我回去也会全力支持你,有老师在后面操控,我们在前面冲锋陷阵,肯定是所向披靡!”

朱三爷看着这两个年轻人,轻声和朱福道:“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啊!我这次可一点不是客气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