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19)发汗疗法禁忌症大盘点:千万别冒险

第6章 (19)发汗疗法禁忌症大盘点:千万别冒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7. 瘰疬:瘰疬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其特点是好发于颈部一侧或双侧,串珠样排列,大小不一,质地稍硬,可推动,一般无压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破溃流脓、瘘管形成等。

对于疮家来说,即使出现身体疼痛等症状,也不可轻易使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疮疡疾病本身已经存在热毒内蕴、气血凝滞的病理状态,如果此时再采用发汗的方法,很容易进一步耗伤体内的津液和正气,导致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变证。

具体来说,如果疮家发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伤津耗液:发汗会促使体内津液的排泄,对于疮家来说,本身已经存在津液不足的情况,发汗后会进一步加重津液亏虚,导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小便短少等症状。

2. 热毒内陷:发汗后,体内的热毒可能会因汗液的排泄而暂时减轻,但也可能因正气的耗伤而内陷,引发或加重内痈等病症。

3. 气血凝滞:发汗后,体内的气血可能会因汗液的排泄而暂时流畅,但也可能因正气的耗伤而更加凝滞,导致疮疡局部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加重。

4. 营卫不和:发汗后,营卫之气可能会因汗液的排泄而暂时调和,但也可能因正气的耗伤而更加不和,导致恶寒发热、汗出不解等症状。

因此,对于疮家来说,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发汗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里排脓等治疗方法,以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疮疡的愈合。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质、病史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因此,在面对疮疡疾病时,建议患者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医师,以获得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建议。

原文: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眼皮跳动,肌肉掣动)不得眠。

“衄家”,在中医中指的是经常鼻出血的人,这类人往往有阴虚火旺或气血两虚的体质特点。

“不可发汗”,是因为对于衄家来说,发汗疗法可能会进一步耗伤其阴液或气血,导致病情加重。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于体质虚弱或阴虚火旺的患者,发汗等峻猛的治疗方法往往不适用。

“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则描述了如果衄家错误地使用了发汗疗法,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严重后果。额上陷可能指的是额头部位出现凹陷或皮肤松弛,这可能是由于阴液大量丧失导致的;脉急紧则反映了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紧张拘急的状态;直视不能眴,即眼皮跳动、肌肉掣动,这可能是由于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不得眠则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难以入睡。

原文: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在中医理论中,“亡血家”这一概念,指的是因失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而导致体内血液亏虚的人。这类人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其生理机能和气血平衡已经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

然而,对于“亡血家”来说,由于其体内血液已经亏虚,再行发汗之法,往往会进一步耗散体内的气血,使得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

具体来说,“发汗则寒栗而振”描述的就是“亡血家”在发汗后可能出现的一种病理反应。由于发汗过程中体内气血的大量流失,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体温和生理机能,从而出现寒颤、颤抖等症状。这实际上是身体在努力维持体温和生理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因此,对于“亡血家”来说,发汗这一治疗方法需要格外谨慎。在中医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发汗之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