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波折渐消:希望的曙光(1 / 2)
(接上文)
如水的月光轻柔地漫过祠堂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砖,静谧的夜里,只有月光流淌的声音。
赖诗瑶正跪在地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新砌的砖缝,指尖突然触到黏腻的触感,那触感带着一丝异样的粗糙。
她猛地抓起半湿的糯米浆,本应是雪白色的浆体,此刻却混着暗褐色土块,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扎眼。
\"谁动了库房材料?\"她怒目圆睁,攥着泥团冲进中庭,脚步急促,安全帽撞得灯笼剧烈摇晃,灯笼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施工队长心虚地后退半步,裤腿上那东库房独有的红粘土在月光下清晰可见。
郝母戴着的珍珠耳坠在廊下轻轻晃了晃,发出细微的“叮叮”声,她轻蔑地开口:\"乡下丫头懂什么古法工艺......\"
\"这是会死人的!\"赖诗瑶愤怒地将泥团砸在青石板上,“啪”的一声,飞溅的土渣沾上郝母的真丝裙摆。
二十米外的厢房突然传来重物倒塌的闷响,“轰”的一声,众人惊呼中,赖诗瑶踩着满地狼藉逼近,她的脚步声“噔噔”作响:\"祠堂主梁倾斜三度,用错材料整面山墙都会塌——您想让郝家祖宗牌位砸在您头上吗?\"
阴风吹过,带着纸钱“沙沙”的声响掠过郝母惨白的脸,拐杖敲击青石的“笃笃”声从月洞门传来。
郝家祖母抚着翡翠镯子,那温润的触感让她微微眯眼,扫过满地狼藉:\"王队长,带着你的人滚出老宅。\"
三辆渣土车在夜色中“隆隆”作响,连夜运来新糯米时,赖诗瑶正踮脚检查屋檐斗拱。
腐朽的椽木突然断裂,“咔嚓”一声,她踉跄跌落脚手架,右臂在彩画剥落的立柱上擦出三寸血痕,皮肤与立柱摩擦的“嘶啦”声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别动。\"郝逸辰扯开领带压住伤口,消毒棉签擦过伤口时带着颤音,那轻微的“擦擦”声仿佛敲在他心上,\"明天我就把全屋木结构换成碳纤维......\"
\"不行!\"赖诗瑶疼得吸气却挺直脊背,她皱着眉头,认真地解释:“碳纤维虽然坚固,但传统榫卯结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它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差半毫米都会影响承重,更会破坏这祠堂的韵味和传承。”她没注意青年演员小心托着她手肘的姿势有多亲昵,更没看见月亮门边郝宇轩捏变形的矿泉水瓶发出的“咯吱”声。
晨光如金色的纱幔,渐渐染红马头墙,郝家祖母的紫檀木匣在石桌上“咔嗒”开启。\"三百万,不够再添。\"老太太将支票推过满桌图纸,枯指点着其中某处:\"这处卍字纹,照我陪嫁拔步床的花样改。\"
七天后,修复好的冰裂纹花窗映着赖诗瑶测量尺寸的身影。
阳光透过花窗,洒下斑驳的光影。
郝逸辰举着激光水平仪充当人肉支架,郝宇轩沉默地将她够不到的古瓦递到掌心,古瓦与古瓦碰撞发出“砰砰”声。
当最后一块\"五福捧寿\"砖雕归位时,夕阳突然穿透云层,整座祠堂的金丝楠木柱泛起琥珀色流光,那流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可比故宫修缮队还讲究!\"工人擦着汗感叹,没注意穿堂风掠过空置的西厢房,某扇尘封多年的雕花门突然“吱呀”作响。
远处古井传来类似铜钱落水的叮咚声,“叮咚、叮咚”,两个小工同时缩了缩脖子。
晨雾还未散尽,两个小工蹲在垂花门边窃窃私语,他们的声音在晨雾中若有若无。
赖诗瑶抱着测绘仪转过回廊时,正听见半句\"半夜井里冒绿光\",沾着白灰的漆桶在他们脚边晃了晃,发出“哐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