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莲花佛域(2 / 2)
敌人是骑兵,机动能力强,围而歼之自然是首选。于是兵分三路合围,便显得理所当然。
计算好时间,野利拔罕将铁鹞子分成十队,每队三百。
三百重骑又再次分为十小队,每小队三十,三十重骑以尖锥状排布。
十个小队中的九个被依次分为了前中后三排,剩余一队做机动填补。
这是铁鹞子重骑在无数实战中所总结出来的战法。
冲阵之中的杀力输出自然是前排,但前中后三排交替掩护冲阵,可以保持最佳的冲阵状态。
每排的战损皆会被及时填补。直至填补兵力耗尽,指挥官便会收缩每排冲阵兵数,尽量均衡三排兵力。
虽然兵力削减,但仍是轮番交替冲阵,有着宝贵的休歇恢复时机,激战之中,这点宝贵的喘息之机,至关重要。
铁鹞子一路征战,不是没有遇到过装备战力与自身旗鼓相当的战斗,但都凭此战法击溃了敌人。
战阵部署完毕,没有呼天抢地的呐喊,野利拔罕一马当先,手持长槊,率先冲向了敌阵。
身后重骑紧随其后,如同十支尖锥,猛然撞向了敌阵。
眼见乌泱泱的敌骑冲来,陈城中军迅速做出了防御状态,以坚实重盾挡在阵前,长枪大戟伸出盾外。
岂料眼见就要撞到枪头的铁鹞子,只进行了一轮攒射之后,突然掉转冲击方向,避开敌军正面,迂回到敌阵侧角位置,斜刺里扎入了敌阵。
此种应变战术对指挥官和重骑都有着严格的默契要求。
陈城中军主将想要变换战阵已经来不及,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敌方重骑冲击己方步卒。
战场形势便是如此,瞬息之间变化万千,非深谋远虑者不可掌控。
避开了敌军防御最强的正面之后,冲入敌阵的铁鹞子开始了如同暴风骤雨般的冲击收割。
铁鹞子的可怕之处便在于其冲阵并非一鼓作气,而是至少多出一个往返。前后调换,往复冲杀,三轮起步。
伴随着野利拔罕的三轮冲锋,陈城中军大阵被搅得稀烂,直接减员半数,剩余半数再难控御,随之溃散,四下奔逃,竟相践踏,再次减员两成。
负责两翼包抄的陈城大军完全没有料到中军主力会溃散的如此之快,夹击之势还未形成,眼见形势逆转,两位主将立刻放弃原定的包抄计划,迅速挥军回城。
左右两军刚回师城下准备入城之时,突然城头之上,乱箭攒簇,朝着己方军阵疯狂输出,如同雨落。
仓促防御下,仍是折损了将近一成的兵力。
原来刘安对敌我双方战力做了综合评估,认定其中军主力等不到两翼回援便会溃败,便临时放弃了原定的反包围策略,改为从侧方突袭陈城,并利用破甲神石迅速破城,而后兵分两路,一半于城头埋伏,杀对手一个出其不意,一半兵力用于清洗城内残敌。
两翼敌军主将见此情形,也无心再战,便欲引军离去。
谁料此时野利拔罕的三千铁鹞子重骑杀至,刚一照面便开始了冲阵。此时城门突然大开,大量身披重甲的骑兵冲锋而出,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陈城军阵瞬时被破,败军再不受约束,纷纷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最终,经过数日追亡逐北,只有小部分侥幸逃脱,其余陈城守军,皆被屠戮。
原本雄伟壮阔的陈城,在经历了数日的清洗后,被夷为了平地。
此番突袭的目的主要是威慑,并无暇也无兵力去占据,更无可能收置战俘。
纵兵屠戮清洗后,刘安等人随即整合军阵,以最快的速度,回援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