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事之以利(1 / 2)
集宁成城门口车水马龙,进出的人群络绎不绝。
让硕垒等人惊异的是,除了穿着明军服饰的兵卒,和明显是汉人打扮的商贾外,竟有大量身着蒙古袍服的牧民,他们或骑着马,或赶着马车,神色自若地穿梭于城门内外,与守城的兵卒似乎颇为熟稔,并无任何被盘查刁难的迹象。
孙承宗、祖大寿二人也下了车,就站在路边,前者先是看了眼硕垒等人,继而适时的开口道:“台吉请看,这集宁城,如今已是我大明与漠南诸部共居之地,无论汉蒙,皆是大明子民,均可自由出入,公平交易。”
硕垒目光微凝,点了点头,并未说话。
这样的场景,让他赶到很是惊奇,草原上的牧民,和关内汉人争斗了数百年,何曾能如此坦然的,面对甲胄鲜明的明军?
众人并未在城门口过多停留,车队径直入城。
城内的景象,更让这些来自漠北的首领们大开眼界。
宽阔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
贩卖的商品琳琅满目,从中原的茶叶、绸缎、瓷器、铁锅,到草原的皮毛、奶酪、风干肉,应有尽有。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汉语、蒙语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热闹而富有生机。
“这里的汉人商贾,不怕我们蒙古人吗?”
浩齐特部台吉诺尔布忍不住低声用蒙语问旁边的绰尔滚。
绰尔滚毕竟与明人打交道多些,低笑着回道:“诺尔布安答,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大皇帝陛下的子民,只要守大明律法,按时纳税,没人会无故寻衅。”
一指不远处正在交易的牧民,绰尔滚笑道:“你看那些牧民,他们用皮毛换到了盐巴和茶砖,脸上都带着笑呢。”
硕垒默默听着,目光扫过那些正在进行交易的牧民,看到他们从汉人商贾手中,接过小小的布袋和黝黑的茶砖时,眼中流露出的满足感,心中不禁一沉。
这种通过公平交易获得的必需品,远比依靠部落征战、分配或者首领赏赐要来得稳定和诱人。
队伍继续前行,在距离总兵府不远的地方,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声音来自街边一处宽阔的院落。
祖大寿示意队伍稍停,对孙承宗和硕垒等人介绍道:“阁老,硕垒台吉,此乃集宁官办学堂,城内适龄孩童,无论汉蒙,皆可入学启蒙。”
带着一丝好奇,硕垒等人,在孙承宗和祖大寿的陪同下,迈步进了大门敞开的院落,走到学堂窗外向内望去。
只见宽敞的学堂内,数十名年纪相仿的孩童正襟危坐,有穿着棉布衣服的汉家子弟,也有穿着蒙古袍子、脸颊红扑扑的牧民孩子。
所有孩子,正跟着一位穿着儒服的青年,齐声诵读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听着那整齐划一的汉话诵读声,硕垒和他身后的一些首领尽皆色变。
硕垒脸色有些阴沉的看向孙承宗。
对他的反应,孙承宗不置可否,捋须道:“王化之道,在于教化,习圣贤书,明礼仪,知廉耻,方能成为安分守己之民。”
“陛下有旨,凡大明疆域之内,各族子民,当一视同仁,共享文教之泽。”
“将来,他们中或许有人,还可以坐到老夫如今的位置,这些都未尝可知。”
硕垒嘴角抽搐了一下,没有接话。
孙承宗这话也就糊弄糊弄硕垒他们了,大明虽然也曾允许交趾人参加科举,出仕为官,但晋升的空间很是狭窄,任官的地域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并不和汉家子一样。
至于说做到大明内阁辅臣……
等这些孩童和他们的子孙,彻底忘了他们的出身后,或许还有可能。
至于现在这些孩童,他们将来最好的去处,就是在中举之后,重新回到草原,担任地方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