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钟声自己响起来时,是谁没伸手?(2 / 2)
一个漫长的夜晚。无人散去,所有人都围在评议瓮旁,静静等待。
奇迹,在黎明时分发生。
一夜之间,那两捧原本誓不两立的土壤,竟然沿着那张薄纸的缝隙,悄然弥合。
黑土的沉静与黄土的生机,在“火未熄”与“哨未停”的字迹上空,达成了一种奇异的和谐。
它们不再对抗,而是彼此依存,仿佛那张纸成了它们共同的根基。
众人屏住呼吸,将那张记录传阅。
每一个看到那两行字的人,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一个农夫低声呢喃,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所有人说:“他……他不是英雄……可他真的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守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入所有人的心田。
最终的决议,无需再投石。
碑林保留,新开的麦田将小心地绕过它,像一条温柔的河流,环抱着一块记忆的礁石。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尘埃落定时,伊凡那沉寂已久的地底低语,如同尖锐的冰锥,骤然刺入林逸的脑海:
“它最后藏在‘无需选择的共识’里。”
林逸浑身一震,瞬间顿悟。
那股潜伏的、想要毁灭他们的残余意识,其真正的杀招,并非挑起纷争与对抗,而是恰恰相反——它在催生一种无需思考的、绝对的顺从!
当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狂奔时,哪怕前方是悬崖,也不会有人停下脚步。
拆除碑林,仅仅是第一次试探。
如果成功,接下来就会有更多“无需反对”的决议,直到整个聚落的意志被彻底驯化,变成一个高效而没有灵魂的机器。
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一张张如释重负的脸。
他知道,他必须立刻行动。
他走到铜钟下,声音清晰而坚定,传遍全场:“从今日起,所有决议,无论大小,必须有一人,主动提出反对意见,方可进入最终评议。若无人反对,则该决议自动延期三日,以待深思。”
话音落下,全场愕然。
这算什么规矩?
为了通过一个决议,还得先找个人来反对它?
这岂不是没事找事,自相矛盾?
首个试行的新规很快来临,议题是“是否统一今年的麦种,以提高整体产量”。
这是一个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的提议。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由谁来扮演那个“反对者”时,林逸自己站了出来。
“我反对。”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平静地说道:“我反对的理由是,若所有麦子都是同一个品种,固然能统一管理,提高产量。但若一场针对这个品种的疫病突然爆发,我们将面临的,是全境颗粒无收的绝境。”
他并非真心要否决这个提议,他是在用行动向所有人示范——质疑的必要性。
他的话让所有人陷入了沉思。
三天后,评议重启,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妇颤颤巍巍地举起了手:“首领说得对。我家那几亩地的老麦种,虽然产量不高,但特别耐旱。能不能……给我家留三亩,继续种那个?”
共识,在质疑中得到了完美的调整:主体统一采用高产新种,但保留五亩地作为异种试验田,以防不测。
一个更安全、更具韧性的方案诞生了。
当夜,林逸独坐在磨坊里,窗外月色如水。
他正复盘白日的种种,耳边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嗡鸣。
是那口铜钟。
并非人力敲击,而是夜风穿过钟体上那道细微的裂痕,引起了某种奇特的共鸣自响。
声音低沉而悠远,仿佛来自亘古。
他心中一动,起身推开磨坊的门。
他看到了一生难忘的景象。
在碑林的方向,一朵由微光构成的、晶莹剔透的麦花,正从大地之上缓缓升起。
它完整无缺,每一片花瓣都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而在那晶化的花心深处,一个模糊的剪影若隐若现——那是一个孩子,正轻柔抚摸着一块冰冷石碑的剪影。
与此同时,伊凡最后一句低语,如同一块沉重的铅,缓缓沉入地心深处,再无声息:
“第八十五单元……学会了闭嘴。”
寂静中,另一缕声音,属于楚瑶的声音,在夜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飘渺而清晰:
“第八十六单元……在等第一个,不服从的人。”
林逸抬起头,望着那朵悬浮于夜空中的晶化麦花,感受着那跨越时空而来的意志。
他缓缓低头,看向自己手中一直握着的那盏无油的灯。
该我了。
他缓缓握紧了那冰冷的铜灯,灯腹空空,灯芯干枯,却仿佛承载了整个世界的重量。
夜风吹过他的发梢,带着碑林深处草木的微凉气息。
他知道,这盏灯不会被点燃,至少现在不会。
它的使命,不是燃烧,而是存在。
它的光,不在于火焰,而在于它所代表的那份永不熄灭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