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643章 二世祖发力,难得良机

第643章 二世祖发力,难得良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如今也该多娶几房妻妾了。”

刘伯温缓缓道来,但此刻陆羽还有一旁的李善长看向他的目光却是饱含深意,只因众人似乎对他的话着实不太相信。

李善长更是搭在他的肩头,嘿嘿一笑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反正你想托他前去高丽和那楚王殿下吩咐,终归是要卖他面子的。

更何况如今高丽随着我大明神器传播,人口数量早就暴增,那高丽女子如今在这洛阳新都的彩礼都少了不少,何必还要装模作样?”

“老夫可不是你。”

刘伯温冷冷笑道。

陆羽也无意掺和他们两个老家伙之间的事,恭恭敬敬将他们送走,也算是尽了晚辈的一份孝心。

等重新回到府上后,陆羽便写了一份辞呈递交衙门,那边大明银行、铁路总局还有其他的事务,想来最后哪怕留,也不过只是象征性留一份虚职而已。

也算是全了朝廷体面。

然后就开始吩咐府里的人准备行装。

他陆羽要离开这洛阳新都、离开大明境内。

陆羽动作不慢,可又如何快得过李善长、刘伯温他们两人的嘴?

所以不消片刻。

区区一个下午的工夫,“实学圣贤”、“当世圣人”准备周游列国的消息,赫然间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虽然还没有上《大明日报》,但似乎已不远了。

“先生要离开我洛阳新都,同那古代圣人一般周游列国?”

“什么列国,先生这是要周游天下。如今天下可并非只有我大明,我大明不过只占了一半而已,甚至连一半也都有所不及。”

“此前《大明日报》上早有所言,那倭国已成当下的秦国,而天皇更已是成了那秦国天子。还有燕王殿下、周王殿下、楚王殿下,也分别在他们的领土之上大有所为。”

随着众多文人不断言说。

很快多数人便全都反应过来:当今这天下,好似和那春秋之时极为相似,哪怕是这几国之间,皆多为朱家一家之人。

可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早年也都为周天子的臣子。

中原之处物产丰饶,边关之处地处苦寒,也都是在各处君王的开拓之下,久而久之这才有了那春秋战国之时各处国家的不断强盛。

随后才有了春秋战国史书之上的争霸之义。

好比那秦国函谷关之类的,一区区小国,谁又能料想得到这当之无愧最后吞并天下的秦国,一开始不过只是周天子赏赐给身边马奴的领地而已。

当初的领地,却是连如今大明朝的一席之地、一隅之地都有所不如,不过只是开国先王加之后代一代一代天子的努力,所以才有了当下的盛景而已。

而如此推断,和如今的天下世界地图之上所宣扬的那般简直太相似,甚至大不敬的言说都完全一模一样。

正是由于此故。

一众文人忽然间便热血沸腾起来:“若是这样的话,如今大明朝虽是天朝上国,可假以时日,这海外诸国也未尝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兄台说得极为有理。这般下来,等到来日我等人或许也能够腰挂那六国相印,坐上那丞相之尊。”

“妙哉,实在是妙哉,当浮一大白。”

也就是如今大明朝四处文人皆都有官可做,实学之道影响终身,否则的话,不少的文人刚从科举朝堂走出,心气比天高。

自是不愿屈居于人下。

即使大明朝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那么这海外诸国未尝没有他们的大好机会。

看看史书便可明白,有一人年幼之时家中几亩良田都无,日后却是成了那六国之相。

“但是我洛阳有三亩青田,我岂能六国相印之机?”

前朝史书之人的经历都是他们的机会,让人向往万分。

而不仅是这些寻常的文人,就连那些勋贵权贵、四处的卫所镇抚使、将军乃至于各处的国公侯爷、朝堂重臣、各部的尚书侍郎,也由于此事微微动心。

陆羽若真前往那海外之处。

他们未尝不可以搭个顺风车,或许到了海外之处也能留下他们的后路,也能够有所传承。

原本天下就在这中原之处,哪怕到了海外又能如何?

但此一时彼一时,海外也成了大明的领土。

目前天下安定,那只是一家之言,海外分封的诸王也绝不可能敢不给大明天子、他们的兄长朱标一份面子,可日后?

一代传承一代。

他们这些人或许也能够大有所为。

尤其是在这洛阳新都之内暂时没空闲之位的那些二代权贵,更是如此了。

在大明朝他们没有位置,可是在大明朝之外?

或许也能够如同铁路局的局长冯诚、户部尚书李祺一般,在海外有着他们的大好良机。

……

信国公府内。

还未到日上三竿,可府里面的动静却是丁点不小。

府内的大小姐汤玉自是已嫁入陆羽府中,可如今这府上的嫡长子、未来信国公府的传承人,到了眼下还没个好的前程。

虽说有着信国公汤和这老一辈的人在,自是能够稳住一二,可青黄不接,终究是让他们这些武将军贵派系的老人着实犯愁。

“老头子,这是个机会。”

汤鼎破天荒地大声喊道,手里面拿着一份《大明日报》,巴不得在第一时间告知给面前的汤和,“老头子,换做之前不去海外便也罢了,陛下有所忧心是正常的,可如今就连先生也都一同前去,所带之人不过也就身边的学生、家丁亲卫罢了,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这或许就是我汤家的前路。父亲该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利益的。”

汤鼎继续开口。

他言之凿凿、据之有物。

汤和取来双透镜。

如今的他已是有些老眼昏花,不过还好带着工部那边用烧制的琉璃细细打磨所做出的老花镜,能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将老花镜戴在鼻梁之上,仔细浏览着《大明日报》上的内容,良久过后,汤和才像模像样地点头:“这件事倒的确可以尝试一下,有着先生带队,应当是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对你而言也的确是个良机。”

见父亲赞同,面前的汤鼎立刻大笑:“那是当然的。由先生带队,哪怕到了海外之处,也绝不会有什么危险。”

“父亲这是同意了?那儿子可就开始准备了。之前被李祺、冯程还有郑国公府的常茂他们抓住了机会,如今好歹也都该轮到咱们了去,绝不能一直落在后头。”

在汤和的示意下,这信国公府的嫡长子汤鼎做起事情来大手一挥,旋即一整个国公府都开始四处忙碌,不知晓的人还以为他们国公府是要搬家了,让人哭笑不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