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朱老鬼又挖坑了!(2 / 2)
不过到了最后,陆羽还是秉着本心提醒了一句。
他目光深远,带着几分实学圣贤的警告:“大秦可与大明争锋,本先生亦能够同太上皇一视同仁。
当今大明天子乃是我这圣贤的学生,大秦的天子、昔日的秦王殿下同样也是。
这一碗水,太上皇既能够端得大差不差,我这先生自然也可。
可若有朝一日,这秦国不再是秦国,反而被这些倭人所控,那么时间、银矿、铜矿还有之前的实学技术便断不可留。”
“此事还望左相大人以及世子殿下心中警戒。”
陆羽一字一顿,语气冷冽,却是在见了这秦国众人之后,头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当世圣贤的威德。
朱尚炳初一愣神,随后面露喜悦,兴奋之下更是立刻做出保证:“请先生放心,我泱泱大秦,岂会被这些倭人所反控。”
朱尚炳眼中闪过一道狠厉之色,说出的话却是极对陆羽的脾气,“父王早有所言,先生对这倭国不知因何故痛恨万千。”
“既如此,倭人便只能永生永世为我大明的附属,其最高官职也不可入中书,顶多也就是中枢顾问而已,只能有建议之权,断不可沾染半分决策之意。”
“请先生明鉴。”
说话间,朱尚炳不用再多言说。
一旁的左相郑九成深深地看了陆羽一眼,也是将早准备好的、他们秦国上层针对倭人的手段,包括其制定的国朝律法一一和盘托出。
大秦不是大清,倭人的数量也不可能和大明之人相提并论,再加上有着不断迁移的人口,倭人只能匍匐而下。
还有一整个大明作为大秦的人口支援,所以完全不用防着他们。
只需将他们排除在外即可。
不服憋着,就是这么的豪横。
听完了郑九成的一一讲述,陆羽耐性很足。
在应对这些事情上,他向来有耐心。
听完一切,陆羽拍了拍朱尚炳的肩膀:“你父亲、还有你、还有之后的秦国朱家传承之人,理当如此。”
“虽说本先生此前定过祖制,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过却是可在这秦国之内也定下一番规矩,不用死记。”
“若是倭国之内当真有人做出千秋功绩,或许也可给他们一个机会。”
陆羽终究没把话给说绝,但对于“倭国”这两个大字的厌恶却是深入骨髓。
“先生妙啊。”
朱尚炳目光放亮,正准备有所猜测之时,左相郑九成好似已揣摩出了陆羽此举的深意:“开放的一个上层通道,足以让这些倭人继续自相残杀,为我大秦所用。
好比那兵法,围城之时围三放一才是明智之举。”
“先生今日,学生受教了。”
在这略微有些狭窄的马车之内,郑九成见事就办,直直地抱住了陆羽的大腿。
还真是这秦国的当朝左相,主打的就是一个见缝插针、厚颜无耻。
朱尚炳尴尬地笑了一下,捏着嘴唇微动,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郑九成一样。
当下的秦国,实在是太需要陆羽这先生了。
“待先生休息落榻,学生就将此事写于书信之上,交由水师发往美洲北部,经由父王阅览过后,父王一旦定下,便会定制为我秦国新的律法。”
“想来此事一出,这些倭人对先生定是会感恩戴德,将先生称之为这秦国之初的大圣贤,成为他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之人。”
朱尚炳、郑九成两人不断推崇,将陆羽架在了高处,陆羽心底却也是有些飘飘然。
遥想昔日数百年前,徐福听秦始皇之令,南下至蓬莱仙岛,带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乘跨海大船南下倭国,来到此处开枝散叶、繁衍后代。
而如今他陆羽却也是有了同等的殊荣吗?
呵呵。
小小倭国,弹丸小国,弹指可灭,轻而易举。
……
天皇旧所改作秦天子之殿,并非新建的皇宫。
秦国的国力几乎十成里面有七成用来发展军工,两成发展经济民生,余下的一成则是用来修建全国的防务设施。
所以这大兴土木之举,秦王朱樉绝不会为之。
正因如此,陆羽其一干人等住在了这原本的天皇宫殿。
秦王朱樉可没有什么三千后宫佳丽,哪怕象征性地跟当地几个幕府大族联姻,身边也不过只是其后宫十数个妃嫔之一罢了。
如今都还未有子嗣,更不可能沾染秦国之内真正的核心权柄。
秦国的血脉怎能被这些倭人给玷污了?
这是大明之人万万不愿意的,若是有朝一日秦国储位空悬,一众朝臣也绝不可能会将其传承给有倭国血统的后代之王,断然不会。
这种情况在未来的数百年之内,不仅在秦国有所流传,在那印加神国、美洲中部的英国,以及占领了欧洲的其他数位朱家藩王的国度,明面之上虽未曾明文规定,但暗地里却都有着诸如此类的规矩:非正统者可灭。
天皇旧所往日是秦王朱樉的住处,终究还是修缮了一二,大体上能和朱樉在大明之处的宫殿勉强有得一拼。
足以显示出秦国的气魄威严即可。
此时的朱尚炳同左相郑九成还有不少重臣早已离去,陆羽之前在路上的一番指点,足以让他们这些秦国之人消化吸收。
在秦国的实学一道方面继续进展,效率定能提高不少。
至少到了这一步,陆羽也不会吝啬。
朱老鬼那家伙将他好不容易研制出来的蒸汽机技术,还有蒸汽汽车、蒸汽轮船早早都卖给了自家儿子。
他这个先生自然也会一视同仁,悉数传授给一众学生。
哪怕日后出现什么差池,要怪就怪朱老鬼,和他陆羽有什么关系?
他才是那个无辜的人。
王庭之内富丽堂皇,飞檐峭壁、八拱角楼,穿墙而过是十二回廊,依山傍水之处修建着密密麻麻的竹林,一扇扇窗棂,还有那几乎每隔两三座庭院便有的温泉浴场,道道白气升腾,热腾腾的雾气扑面而来。
四处侍女穿戴整齐,却透着一股倭国风味与秦国带来的大明风格融为一体的“秦国之风”,甚至还借鉴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古朴样式,但并未成四不像、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