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国子监来了个女学生(2 / 2)
凭借你当下的实学水平,还有如今我大明的实学国策,哪怕日后你不嫁人,为父也依了你。”
这一刻,林家家主并没有再继续苛责为难,说出的话也让林幼娘鼻头一酸,心中微微一苦,却没想到父亲在这时刻会选择支持她。
林幼娘悄悄点了一下头,随后上了马车的她迅速调整好了心绪。
接下来,可要去这实学各处大学的最高学府。
她林幼娘还有一整个林家,可不敢有丝毫懈怠。
此事同林家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而此时,国子监这一边。
关于林幼娘即将前来的消息也早已传了出去。
“皇后娘娘同陛下,还有满朝诸公以及我国子监的祭酒姚大人所定下的这新任实学国策,未曾想在清源县之内还真就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听说此人乃是县城之家的女儿,名为林幼娘,在清源县之内,连临时抽调过去的我国子监一位乙等班的夫子都自叹不如,言明此人天赋异禀。”
“也是由这位乙等班的夫子带头,说服了临时大学的众多先生们一一上书,才给了她林幼娘一个加入我国子监的机会。”
“就是不知此人究竟有几分真凭实学,若真能入甲等班,岂不是能同于谦、杨荣、杨浦还有小先生他们几人一番比较了吗?”
“女子求学,虽不是首次尝试,可女子于社稷有功,这便是稀罕事。”
如今林幼娘还未来,消息却已在国子大学之内传遍四方、为众人皆知。
若她林幼娘能够通过国子监所设立的实学考试,恐怕从此以后在国子大学、在整个洛阳新都之内贤名远扬;可若是通不过,那便是个天大的笑话,甚至对于朝堂之上的新任实学国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些许影响。
她林幼娘既是走到了这风口浪尖的位置,享受到了国策所带来的众多好处,自然也要承担与其权利相匹配的责任。
一众学子讨论之际,甲等班的杨荣还有解缙二人也来到了走廊之处,靠在门口旁边的柱子上,目光同样朝远处眺望而去。
“这林幼娘来了。”
见到那大学敞开的门口处一辆马车缓缓前来,却并不知晓该停留在大学设立的专门停车之处。
在今日这般重要的场合能如此冒昧前来的,恐怕也就只有那林家了。
解缙拱手开口,杨荣带着打量的目光看去。
很快,马车便在国子大学之外被拦下。
接着便见那中年男子跟着国子大学之外的管事前去停马车,而同行的林幼娘则跟着另外一位管事,一步一步来到了这国子监内。
“这位便是林幼娘,长得倒是面容清丽,就是不知实学之术的水平能称得上几等。”
“说不得此人便是我们日后在国子监之内的学妹,先行上去。这国子监的考试难度还是有的,可莫让学妹太过忐忑。”
“大家伙都散了都散了,反正出结果也就是这一两日间而已。”
大多数国子监的学子还是有水平素质的,有人吆喝了几句,大多数人也就配合着一一离开。
“林姑娘,请随在下来。”
管事点了点头,林幼娘快步跟上。
见到四处人影稀疏,没方才那般瞩目,林幼娘的几分忐忑情绪也逐渐回归平稳。
她好歹也是县城家的小姐,自幼被林家家主培养,上得了场面,也就是此番国子监的考试对她影响甚大,所以才会有些紧张。
不多时,林幼娘跟着管事便已来到了甲等班所在的一处学堂,学堂之内,一位夫子早已恭候多时。
甲等班之前一直跟着的杨荣还有解缙二人。
随着林幼娘和那位管事的步伐,同样来到了这甲等班之处。
只是忽然见到这位夫子,二人也不好再隐藏下去,赶忙从暗处现身,快步前行来到此人的身前:“学子杨荣见过祭酒大人。”
“学生解缙参见祭酒大人。”
毫无疑问,今日在这学堂之处考教的正是姚广孝。
他虽已从国子监之中辞去了祭酒一职,可国子监自实学一道开启以来,第一任祭酒乃是陆羽,第二任祭酒是姚广孝,第三任暂缺。
实学一道尚未齐备,众人所认可的人选贸然接任,反而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这国子监的祭酒自他姚广孝离任之后,便一直空缺到了今时今日。
不过好在国子监如今早就自成一体,而且除了祭酒之外,吏部那边的官员也会帮忙打理,所以并无什么太大影响。
管事和林幼娘见到这般场景。
管事额头冒出一身虚汗,一时间连身后的林幼娘都顾不得,飞一般的步伐快步跟了过去:“下官见过大人。”
“本官可早已不是这国子监的祭酒了。”
姚广孝只说了一句,并未再继续解释。
他侧身看了看管事身后的林幼娘,“今日也不过只是前来应吏部那边的邀请而已,也是许久没有回到这国子监,所以顺便故地重游。”
“今时今日,这考校一事才是重中之重。”
姚广孝徐徐开口。
顿时在其面前的管事,还有解缙、杨荣他们数人迅速点头应声,使得稍后赶来的林幼娘一时间傻了眼,不知该如何作为。
见此,姚广孝轻声一笑,拍了拍她的肩头:“好好考,若考出一个好成绩来,对你余生而言妙处无穷。”
丢下这句话,姚广孝便走进了身后的学堂,身影端坐在那之上。
林幼娘提了一口气。
此刻的她连旁边的管事,还有那甲等班的杨荣、解缙等人也都顾不上关注,眼中只有面前的学堂,也只有这场考试。
林幼娘越过学堂门槛,房间内只有一个座位,面前文房四宝、宣纸笔墨纸砚也全都给她备了齐全,就只等着她这个考生到来而已。
很快,学堂之内考试开始。
管事和其他来的甲等班不少学子只有在旁边默默等待的份,但时不时众人透过窗帘的缝隙,见得林幼娘的状态:看见她正笔耕不辍,在那宣纸之上填填写写,遇到难题时才做出思索状,半晌下不了笔,但忽然想通,然后又下笔如有神助一般。
见此一幕,一众甲等学子离开学堂走廊,来到稍远些的空堂之处,才小声探讨道:“看来我国子监确实要来一位女学生了。”
“来便来了,这林幼娘方才实学之态妙不可言,而且这实学考题虽不知晓,但自是有易有难、由浅入深,方可见其中的一二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