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万历公务员 > 第129章 殿试论证又论心

第129章 殿试论证又论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殿试一般在三月中旬,或者是四月初举行。

在这之前,还会有一场复试。

复试合格了,才会进入保和殿,参加殿试。

殿试只有一场,也只考策问。

通常,都是皇帝临时出题,然后传至保和殿,由主考官让人给所有的考生展示出来。

考生抄录在考卷上面之后,再进行答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五种记号,得圆圈符号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就所有卷中,选圆圈符号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

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所以,殿试并非是皇帝一个贡士一个贡士地当面询问,让其当场作出策论来。

还是和会试、乡试等一样。

在保和殿里面,一人一个书桌,文房四宝也都备齐了。

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顾青这时候已经不需要复习。

殿试只有两道策问。

这时候,已经谈不上什么各凭本事了。

而是要凭借着关系。

别看大明弄了一个馆阁体的官方字体,让所有考生尽量写的没有什么分别。

同时,还会糊名,让阅卷的考官不知道手中的卷子到底是谁的。

但是暗箱操作还是非常容易的。

历史上,张居正的儿子张懋修就是万历九年的状元郎。

若是没有暗箱操作,他的考卷凭什么能够进入圆圈符号最多的那十张考卷之中?

又凭什么能够被万历帝朱翊钧认出来,直接钦点为第一名?

这不是暗箱操作,又是什么?

而张居正此举,也直接让御史、给事中们大为不满,觉得张居正以权谋私。

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完全就是耻辱。

他们奉为神圣的科举,在这一刻,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状元?

当朝首辅张居正只需要开口,就能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状元,甚至是让自己的六个儿子独战三鼎甲。

状元、榜眼、探花,张家兄弟齐活了。

那他们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是吃尽了苦头,最后张家子却很轻松地就得到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名誉,那岂不是白白吃了苦头嘛。

学得好,不如生得好!

这也就有了历史上,读书人写诗嘲讽张居正。

状元榜样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

不得不说,张居正在大明时期,确实是算的上一位重臣,却并非是良臣。

心中有大公。

私情上却又有着不小的缺点。

相当于是展现出来了人的两面性,人无完人这个道理。

作为大明的首辅,甚至是大明的权臣,一手推动了万历新政,以十年之功,为大明续了一口气。

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新政也给后来人提供了不少借鉴。

但是……时间太短了。

十年的时间,新政带来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再加上,张居正的坐在这个位置上之后的态度实在是太强硬了,树敌太多。

以至于不少弹劾他的人,都被迫罢官。

而等到张居正死了之后。

这些人为了泄愤,直接废止了张居正推行的所有新政。

大明中兴的苗头又一下子被掐断了。

还有张居正的私情确实是值得诟病,先不说夺情一事,因为那时候是万历五年,他才当首辅五年的时间,新政也才推行了五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

大明离不开他,小皇帝也离不开他。

他也不可能真的就回去守孝三年。

三年……等到三年之后,恐怕一切都变了。

小皇帝不需要他了。

大明也不需要他了。

张居正怕的就是这一点,所以才闹出来夺情一事。

当然,夺情只不过是大明上下对张居正诸多行为非常不满的其中一项罢了。

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可他自己也在收受贿赂。

张居正实行考成法,增加了官员们的负担。

张居正以表格法记录赋税,严格赋税的收取,杜绝出现徽州丝绢案这样的事情出现,也让那些以前依靠赋税富起来的官员,如今没了油水。

张居正……。

总之,大家对于张居正是越来越不满了。

朝中反对张居正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多。

便是这一次的殿试,张居正想要让张懋修成为状元,想要暗箱操作,难度也非常大。

张懋修有多高的才能?

他写出了《算学新解》,提升了中原算学一道,让天下学子们学习算学的时候,更方便,更好理解了吗?

他写出了《货币论》这种解释了货币的来源,解释了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解释了货币就是官府们的信誉,就是官府的名声之一的现象了吗?

他写出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这样的良策了吗?

没有!

所以,张懋修这样的人,能在写出了《算学新解》、《货币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的顾青同届参加殿试的情况下,还能越过顾青,成为大明的状元郎?

这对读书人来说,就是奇耻大辱。

苦读书比不过掌权者。

那他们那么的刻苦读书还有什么用?

就连申时行、王国光两人,在这件事情上,都选择了刻意的回避,不愿意帮助张居正,让他的儿子张懋修成为殿试第一名。

所以,这万历九年的殿试,在很多人不知道的地方,当朝首辅张居正和反对他的人,再一次斗起来。

“父亲,王锡爵拒绝了。”

张嗣修走进了张居正的书房,躬身施礼,然后轻声地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