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东南豪商多扬名(2 / 2)
顶多会三天两头来打打秋风。
他也已经习惯了。
顾青倒是并没有一来就谈及捐钱的事儿,而是对许栋问道:“许公可曾看过《帝国崛起》这本书?”
许栋回道:“看过。”
随后也是直言道:“顾大人所编撰的《帝国崛起》对于我等海商来说,确实是大有裨益。”
“让我等能够了解西洋人,了解葡萄牙这个国家。”
“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做交易。”
“在这里,草民还要感谢顾大人,能够写出这样一本书。”
这一声感谢,是真的,并不是因为顾青有着天使的身份,代表着大明权柄最高的那个人,仅仅是因为顾青写出了那本《帝国崛起》,给大明世人科普了一下西洋之地,最强大的那个海上霸主葡萄牙帝1国的国史。
能够让世人了解西方,了解葡萄牙这个国家。
在这东南之地,买这本书的人最多,远远超过了北方的人。
因为东南沿海地带,特别是广东、福建地区,他们是接触过西洋人最多的地区,所以会买下这本书,看一看西洋之地最强大的国家葡萄牙的发展史。
顾青道:“我写此书的本意,就是想要让世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很多强国,这一片大陆之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西方的洋人已经开始探索世界,已经完成了绕大地一圈的壮举,而我们还在相信着天圆地方之说。”
“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知道一直往东,会有什么,也不知道一直往西,会有什么。”
“我们若是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脚步,迟早有一天,会被这个世界的大局给抛弃。”
许栋施礼道:“顾大人大义,草民佩服。”
顾青又说道:“说起来,我对货币也算是颇有研究,如今,像是许公这样的海商,能够通过海商丝绸之路,和西洋人交易,以茶叶、丝绸等物,换取白银。”
“使得大明关内的白银数量在慢慢地增加,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儿。”
“我是支持大明开海,支持大明的商人们都能积极出海,甚至是也能相识西洋人一样,探索海上。”
许栋听到这里,也是慢慢地打开了一点心扉,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因为顾青的一本《货币论》,让东南沿海之地的海商们,都比较尊崇他,觉得他算是支持他们的人。
有一种,我总算是找到了一个知己的感觉。
顾青在东南之地的名声,其实比北地,甚至是西北之地还要大一些。
“顾大人深谋远虑、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一个货币之论,道尽了这商之一道的精髓。”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都应该是相辅相成,是促成盛世的基础。”
“我等商贾也并非都是见利忘义之人,心中也知晓什么是大义,也知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假恶丑,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也能坚定地站在正道之上。”
“便是我这一个月港,就养活了十万之众!”
许栋说的不假,月港的码头上有着一万苦力,手底下也有不少船队,养活着东南沿海的百姓们。
而他们的货物也要通过漕运,这漕帮才是真正天下底层苦力,也就是农1民工了。
他说自己养活了十万之众,也不算是夸大其词。
顾青点了点头,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此番前来,便是要给许公扬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