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转守为攻(1 / 2)
契丹人是东胡人的后裔,人健马疾,非常善于骑射,野战非常强悍,可是攻城却不是他们的强项。没有多少功夫,五万骑兵就冲到了云州城下,而耶律德光率领的五百精兵也瞬间发难,抽出游牧弯刀,朝着城门杀去,城门守兵猝不及防,被杀大半,剩下的想要放弃城外的战友,关上城门。耶律德光明白,今日的奇袭,关键就在于夺取城门,万一城门被关上,任凭辽军铁骑如何攻打,也打不下这铜墙铁壁般的云州城。眼看门内的唐军开始缓缓的推动城门。耶律德光开始着急起来,想要夺取城门,可是被放弃在城外的守兵奋力抵抗,一时之间,让耶律德光无法靠近城门。
根据前唐藩镇城门守兵准则,守卫城门的士兵在情况紧急时,可以不顾城外的卫兵,径直关上城门,而城外的士兵也不能为了挤进城门而放弃抵抗敌军,必须竭尽全力阻挡敌军逼近城门。这条准则在前唐之时,还有不少藩镇认真执行,可是中原大乱,前唐被篡之后,不少藩镇就将这条准则抛之脑后,李存勖复兴大唐之后,开始重申这条规则,无奈中原礼崩乐坏,多数藩镇各行其是,唯独边境的藩镇,因为时刻面对辽军威胁,一直保留着这条规则。
耶律德光看着缓缓关上的城门,奋力的拼杀,他一定要在城门关上之前,打开城门,放契丹骑兵进来。卫兵们拼命抵抗,为关上城门争取时间,可是终究架不住辽军的击杀,城外为数不多的唐军被杀尽,眼看城门就要被关上,契丹军门迅速冲上前去,用力的挤压城门。而城内的唐军们就差一步,就能将整个城门关上,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奋力的往外推,只要加上门栓,城门就算保住了。
辽军虽多,可是在狭窄的城门处施展不开,反倒是自相混乱,城门内的唐军倒是齐心协力,合力推动城门,辽军们哪能让城门关上,一个个咬牙切齿,拼尽全力也要阻止城门关上。这时候,辽军们也找到了目标所在,所有人都朝着城门用力。城内的唐军眼看城门即将合上,一名小兵拿着巨大的门栓,准备放在门扣上。城门已经快要被合上,仅仅留下一条小缝隙了,那名小兵就要将手中的门栓放在门扣上,门扣的辽军眼尖,将手中的弯刀顺着门缝刺过去,一刀将那小兵刺死。接着五百辽军在耶律德光统一的口号下,开始一起发力。城内的唐军则在就要成功的最后关头,放松了气力。很快,城门的小缝隙被逐渐推开。由于惯性的作用,城内的唐军越来越吃力,城门越来越开。不过唐军们还在艰难的支撑着。这时一员小校想到主意,安排好一队弓箭兵在城门口处,剩下的唐军们则在一瞬间全部放手,逃往弓箭兵身后。
辽军正在用力的推挤着,眼看城门越开越大,他们的力气也就增大了几分。可是突然之间,城内的唐军全部放力,辽军用力过猛,城门被推开,不少辽军立足不稳,摔倒在地。唐军小校可不管那么多,一队弓箭手对着挤进来的辽军就是一番猛射,冲在最前面的辽军正中唐军的箭锋,纷纷倒地。
耶律德光处在将士们的中间,唐雎突然一放力,巨大的推力差点将他推倒,眼看前面的辽军被唐军箭雨射倒,他急忙躲在城门处的城墙后,这才保住了性命,而那些来不及躲闪的辽军,都做了唐军箭下的亡魂。耶律德光急忙下令将士们躲在城墙处,辽军们这才从惊慌中回过神来,纷纷躲在城墙处,可是城门处的不少辽军已经葬身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