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1 / 2)
母子
赵夫人自然也不是真要赵将军叛平,见郡公夫人偃旗息鼓、又有人在中间劝和,她便当这事没有提过,又同大家说笑起来,郡公夫人那边也有刘家姨母遮掩,气氛便缓和下来。待前面事毕,宴会起,诸人又是一派和乐。
魏氏与赵熹有诸多不快,可此次相见她们却像忘却前尘一般频频向赵熹示好,先前为赵夫人解围不说宴席上还总是凑在赵熹身边说话。赵熹有些奇怪,先前解围是为了郡公和平州,之后又扒着我做什么?难道她们又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赵熹面上不动声色,只看她们打什么主意。
魏氏与黛君向来长袖善舞,她们在赵熹这里其余人自然也要过来,大家哄着赵熹说了几句话、喝了几杯酒,魏氏向黛君使个眼色、黛君领着夫人小姐们去玩其他,赵夫人见魏氏有话要同赵熹说、经赵熹同意已离了去,如此便剩下魏氏与赵熹二人。魏氏又劝了赵熹一杯酒,这才道:“小君随承平前去京都想来见了不少新鲜事物,尤其京都卧虎藏龙、又有各州公子,风流俊才、英雄人物必然数不胜数,妾很是好奇呢!不知小君能否讲述一二?”
赵熹这才明白魏氏用意,想来她们已知晓承平向郡公所提送黛君入宫之事,特地向自己打探消息来了!他微微一转目,就见黛君正与众女说话、时不时还瞟向自己,见自己在看她面上一红、忙垂眸躲过。黛君本就是美人,娇羞处更有几分西子情态,叫赵熹看了都要心生怜爱、忘记先前恶事。
唉,虽说她二人曾欲害我,但虎毒不食子,纵然是母夜叉、待自己儿女也是全心全意、只怕伤了半分,母女情深啊!
赵熹想到方才赵夫人为自己与郡公夫人争执、郡公夫人不同意自己入门又何尝不是为了承平着想呢?可见天下母亲皆是一般。如此再看魏氏,赵熹对她厌恶少了些、感慨多了些,认真答道:“夫人想必是为了四小姐进宫的事吧?”
魏氏见赵熹直言也不隐瞒,反而诚恳说道:“妾出身卑微、幸得郡公怜悯有一儿一女,此生已然无所求,只希望这双儿女能幸福康乐。先前听泰儿说承平意图叫黛君入宫,妾这心里七上八下的!承平是个好孩子,宽和又仁善,绝不会害自己的妹妹,可皇帝毕竟是九五之尊、又远在京都,妾见都没见过、听都少听,忽要女儿嫁去那里,妾哪里能放心呢!小君也要为人夫君、也知后院辛苦,更是为了追求自己所爱争取,您一定知道女人家嫁人关系后半生的幸福!先前的事是承泰的错、小君要恨就恨我,与黛君并无关系,还请小君看在妾身为母一片苦心的份上向妾透个信,这陛下究竟如何?”
赵熹笑道:“陛下我见过,英俊潇洒、样貌堂堂,知人善任、有雄才大略,是为有为之君。不过现在的天下您应该也听闻一二,皇权没落、诸侯并立,京都内更有奸臣公孙氏把控朝政。公孙家女今年便会入宫为后,陛下顾及公孙氏、必不能对她不闻不问,陛下宫中又已有一位美人,黛君小姐若要入宫就必须接受陛下这一妻一妾。”
魏氏叹道:“哪个男人不想要齐人之福,更何况贵如陛下?黛君虽任性却绝非刻薄好妒之人,这些倒是无妨。只是听小君所说这朝廷也是风雨飘摇,陛下可能庇护黛君?”
赵熹诚意答:“陛下如今权势还难抵公孙,故在后宫之中还要黛君小姐自己费心。但既然要送小姐入宫,我平州自然也会站在她身后,天下虽动荡,各州一时还不敢反叛,十年之内朝廷无虞,小姐自然可坐享富贵,十年之后平州就是小姐最坚实的后盾,小姐更无需烦扰。只要黛君小姐肯听我和承平劝诫,我二人保黛君小姐无忧!此事如今也只是承平一厢情愿,能不能成还得看陛下和郡公的意思,夫人若希望儿女小富即安,那现在去向郡公陈情也来得及,郡公本就宽仁,必不会为了霸业舍弃女儿。”
“霸业……”魏氏眼睛转了转,向赵熹谢道,“多谢小君,小君却乃光风霁月之人,从前是妾小看小君了!这事妾有底了,小君与承平的事妾也会劝劝郡公的,事关一生还是要自己喜欢才行啊!”
魏氏不再问皇帝如何、拉着赵熹说起自己的事来,赵熹发现魏氏此人温和有礼、风趣幽默,说话时温声细语却言简意赅,适当时撒撒娇,哪怕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显得可爱又俏皮,极容易讨人喜欢,怪不得郡公对她宠爱有加,就连自己也喜欢听她说话,只是不知这般本事黛君学到了多少。
宴罢赵夫人同赵熹坐马车回家,赵夫人问起宴会上的事,赵熹据实以答,赵夫人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熹儿,为娘的不图你有什么大造化,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度过这辈子,你就非要嫁给李承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