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2 / 2)
赵熹安排:“好,现在派一人将舒妃和大公主接到泰安宫;再派个有威望的让巡逻的、在营房的一半到泰安宫一半到金白门准备车驾;留四人在福威门守门,有从后宫往前朝传信者通通拦下,若见公孙昌,即刻到泰安宫,叫一部分护卫娘娘公主出玄墨门、从北门出城往林仙桥藏匿,其余守泰安宫待命。其他的人,随我闯凤仪宫!”
李轩立即召来护卫队下令,领十四人同赵熹入后宫。赵熹从护卫那里拿了一把长枪,率人经小路绕道凤仪宫后小门。这小门为夜香郎而设,平日无人出入,赵熹换了刀,叫众人从一边攀墙,自己上前敲了敲门,果听里面有人应答:“谁啊,这时候敲门!凤仪宫禁严,无令不得出入”
赵熹捏了嗓子答:“是我,小路子。早上丹阳小姐叫我去碧云轩提她取衣裳、特意嘱咐不能叫人瞧见。我不能及时送去小姐又要责怪,还请公公通融,叫我进去!”
小路子是碧云轩的内监,丹阳入宫时住在碧云轩,小路子等负责照顾。门里人轻哼一声:“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的领了丹阳小姐的命,你到前门叫他们通报一声吧!”
赵熹看内卫已扒在墙头,自己侧身站在门边,将刀抵在门缝,向门内人道:“这怎么行,丹阳小姐特意嘱咐不准旁人知道!我来凤仪宫很多次,你肯定认识我,我这里还有碧云轩的牌子!要不你开个缝,我把牌子给你看看。帮帮忙,我有厚谢!”
财帛动人心,赵熹感门栓有动,向内卫一瞥,用力将刀捅入门中,内卫也随即翻墙而入。门内闷哼,刀上一沉,赵熹知已得手。两息后木门敞开,一十几岁的小太监倒在血泊之中。赵熹未看他一眼,跨过他尸身,闯入宫内!
赵熹来过凤仪宫数次、对宫中情形了如指掌,他率内卫贴宫墙疾入,遇有内监宫女一律格杀,李轩见了都心内惶惶,只怕万一真是误会、日后追究罪责难逃。
赵熹杀至寝殿,见殿外只有凤仪宫内监把守、皇帝亲随公公都不见,更觉内里危险。赵熹索性跳了出来、叫内卫与凤仪宫人厮杀,自己和李轩破门而入!
公孙太尉已到前殿坐镇,殿中只有丹阳守着痴傻的皇后和两具尸体。丹阳惊起,看着杀神一样的赵熹竟生出畏惧之心,不由退至墙角:“赵熹!你怎么进来的!来人,快来人啊!”
赵熹闻着满鼻锈臭觉得有些头晕,但他顾不上其他,跟李轩奔至床前,只见皇帝平躺床上,面上还盖着白巾。李轩颤抖着揭开白巾,看到皇帝狰狞扭曲却青白无生气的面容。
皇帝竟然死了。
赵熹一直以为皇帝只是被皇后软禁,他觉得皇后对皇帝用情颇深、就算丹阳欲图不轨她也不会同意,没想到皇帝真的死了。是啊,既是突变,皇后又怎能把控丹阳?丹阳野心勃勃,自然要抓住一切机会置皇帝于死地!
可皇帝就这么轻易得死了。他还雄心壮志要中兴李氏,与公孙斡旋与各州斗法,前几天还想着借平州的势夺公孙的权,今日他竟就这么死了。赵熹虽一直等着他死,可真见他不甘不忿的死状,心中竟惋惜起来。
权之一字凶险至极,管你如何英雄如何神武,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
他又想起李轩说的话,皇帝当真信我?既然信我,何不用我?终究不比承平。
赵熹叹了口气,见李轩还在哭嚎,按住他的肩膀:“大殿下和二公主还在,平州定会为皇帝报仇,留得青山在!”
李轩这才擦了擦眼泪,转身就要背起皇帝,赵熹喝止:“翊羽军片刻即至,背了他怎么闯出宫去!他毕竟是皇帝,公孙会将他好好安葬,你背着他反而危险!快同我走!你要活着把公孙和胶州的罪昭告天下!”
李轩本还犹豫,但赵熹威如烈日炽灼难抵,李轩不由听从。他只得放下皇帝,在床前磕了一头,同赵熹一起出殿。
丹阳已撇下皇后跑出殿外,赵熹也不屑对痴傻的皇后下手,他看殿外内监越来越多、甚至有巡逻内卫赶来,从衣衫中掏出漠北得的鸟笛吹响,随他而来的内卫立刻退到殿门外,护着他仍从来时小门撤出。
李轩看赵熹捧着小腹步履不停,不由道:“大君先行出宫吧,属下去泰安宫接娘娘和公主!”
赵熹则道:“我见有内卫赶去凤仪宫,想来公孙太尉已有调动,公孙昌应已到前朝调军,他们定会封宫门。舒妃不知是否已到泰安宫,二百人在宫中行走必会惊动公孙军。宫中内卫一万人,皇帝已死,他们只听公孙之令,他们若来堵截你怎么办?”
李轩誓:“属下誓死保卫娘娘公主!”
赵熹笑:“就怕你死也护不住!”赵熹点了一人,“你去辛怡宫看荣贵妃是否已离宫,若还在带她往玄墨门去;其余人仍跟着我。陛下曾封我官职,又肯将皇宫托付与我,我必护他血脉周全方为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