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英雄美人传奇 > 代国

代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造反?”赵熹冷冷一笑,“我夫君二人护天子诛乱臣杀叛将,将士服我、百姓信我,天命所承、众望所归!攻讦我等就是违背民情、忤逆天意!挟立幼帝更欲摄政乱朝,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众将官听令!逆天而行、祸乱朝堂者,皆斩!”

赵熹眉扬目傲,身挺首昂,右手虚扶腰间,虽着普通银袍,却似有铠甲披风烈烈而燃。殿内殿外将士除皇帝亲卫首领李轩皆应声而答,声震山河:“谨遵君命!”

军士不再理会二人挣扎,迅速压制二人拖出殿外,不一会便用木盘托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上来。有骨气的文臣已被公孙除去,剩下的都提笔点墨,唯有动刀也不过剪花裁纸,赵熹威势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如今又见了人头,各个噤若寒蝉瑟瑟发抖,拼了命地缩成一团唯恐被赵熹看见拎出来儆猴,哪里还敢说些什么!黛君更未见过如此情景,只觉这赵熹就是厉鬼投胎魔头降世,可怕得很!舒妃死死攥住黛君,鼓足了气正欲说话,静如冰窟的大殿竟忽然响起一阵笑声,激得殿上的人震颤不已,大家慌忙擡头,原来是承平。

承平走到赵熹身边,笑道:“大家不必如此,赵将军词不表意、叫大家误会了,我们是忠臣贤将,又怎会胡乱杀人?方才二人不过是罪行累累证据确凿,又偏偏撞了上来、搅得大家不得安宁难以议事,这才不得已替天行道,万事皆有章法,当真有罪也该由三司慢慢调查才是,赵将军,以后可不能如此了!”

赵熹老老实实拱手答道:“是!”

承平朝他笑了笑,转身找到第一个开口的儒生,此时他面色惨白摇摇欲坠,见承平看他甚至退了半步。可他心中依然不服:“他们、他们罪、罪有应得,但,但‘采葑采菲,无以□□’,他们虽有罪,拥立、拥立大殿下之事却也、也没错!”

赵熹横来一眼,儒生瞬时冷汗涔涔。陶希仁原本就一忍再忍,但若儒门子弟被责,他也无法再沉默,好在此时承平替儒生挡住了赵熹的目光,温和地笑了笑:“儒门果然是忠烈之地,门生们都一心为国,好样的。”

儒生没料承平会这么说,惊讶不已。承平继续道:“方才大人说幼主需得贤臣扶持,大人看满朝文武,谁是贤臣呢?”

儒生犹豫片刻,答:“陶大人和李大人,皆是贤臣。”

承平又问:“大人以为陶大人比陶太傅如何?”

儒生倒也老实,直言:“陶大人还年轻,尚不及太傅,然假以时日,必定青出于蓝。”

承平点点头:“大人是爽直之人。那么大人可知道当初孝哀帝驾崩、九州裂土、是公孙氏和陶太傅力排众议扶持先皇登基、为李唐续命二十余年!公孙氏祖上便是开国功臣,到公孙明玉父亲一辈衰微、直至公孙明玉方才振兴,更因扶持幼帝一跃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朝廷重臣,当时天下莫不赞其勇毅忠贞!公孙明玉如今虽身败名裂,风雨飘摇力挽狂澜,翻云覆雨弄权玩政,谁能不说他句枭雄!陛下幼年继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下令招贤、止战三州、北定边疆、内兴农商,哪一件不是英主之为!朝上各位大人要么世家贵族、要么寒门学子,许多都是受招贤令而来,那时的朝堂人才济济,那时的李唐欣欣向荣!不过十年,十年!陶太傅病逝、陛下葬于公孙之手、九州动乱再生、朝廷更是岌岌可危!敢问大人!可是陶太傅不贤?可是公孙氏无能?可是陛下昏庸?可是群臣庸蠹?陛下和陶太傅、孙大人等呕心沥血铺写江山,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当初的陛下不正是如今的殿下?当初的陶太傅和公孙明玉岂不是如今的陶大人和承平?细想之下,大人不心惊么!”

承平句句属实字字真心,儒生一时也无法辩驳,只得勉强道:“大人必不会同公孙氏一般……”

承平嘿嘿笑了两声:“大人此言好生无趣。强臣幼主古来多矣,好不过霍光、得以全其身,然家族具灭;恶不过王莽,弑君叛立,终身死尸啖;唯贤如伊尹,扶商君却叛夏主,弃旧而择英,贤明万年!此可为耶?”

儒生张张合合,终究无话可说。

承平朗声道:“殿上诸位皆朝廷高官、国家肱骨,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哪一个不是志向高洁!”承平款步行走,经一臣子便报其事迹,“方大人,三岁成诗;秦大人,书画传世;闵大人注《汉书》、元大人修《唐史》,田大人专于《礼记》规本朝礼法,张大人躬身水利灌万亩良田,另有盛大人、李大人、严大人等,皆奉公执法、清正廉明,更不必提陶大人和万大人,”承平已走至殿前,转身面向群臣,“大家皆才学之士,心怀天下百姓,所想不过济世救民、定国安邦!先前豺狼当政,大家要做事只能忍辱偷生,如今豺狼已除,正是大家尽忠报国的时候!作为之心承平亦同,正是如此才更要慎重!”

承平叹了口气:“同大家说句推心置腹的话,这天下说是李唐,其实已然名存实亡。九州各自为政,百姓苦不堪言,如今陛下又被奸臣所害,各地更是蠢蠢欲动!忠君爱民,君已失,难道不该尽力保民?胶州陈兵东南,青州举战西北,江州亦兴兵戈兼并江南,如此之时还要强臣扶幼主、重蹈公孙覆辙么!兴国先需一统,一统必要强权!强权当立英主!我李承平非奸佞之人、悖主之臣,只是大势如此!我不愿天下动荡,更不愿京都各位沦为丧国之臣!大殿下年纪尚幼,该请英贤慢慢教导,至于国事,还是需请德高望重之人监理。平州国公素有贤明,即是国舅又是宗亲,承平意欲请他前来辅国,先前之事既往不咎、只待九州平定天下一统,四海共举贤明之君,复华夏之兴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武官皆听从承平赵熹号令,就连李轩也心中动摇。先前被承平提及的万大人乃当朝宰相,累世公卿,既不全意拥立皇帝也未有意偏向公孙,算是和稀泥的老好人,皇帝举他为宰相也是为了缓和朝堂。承平入城后便找了这位大人,如今他自然站在承平一边。他上前一步,拜道:“李大人所言甚是,老臣愿举李郡公代国。”

群臣先被赵熹一番恫吓,又听承平讲了半天道理,心中对这二人又惧又敬,哪里还有不服,见万大人已表态也都纷纷表示赞同。黛君和舒妃慌乱不已,只得寄希望于陶希仁,谁知陶希仁竟也道:“愿从李大人所言。”

大局已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