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2 / 2)
承平起身双手接过:“请大哥放心,承平定时时向大哥汇报!以后承平当真为众人所厌,还请大哥关照一二!”
承盛松了口气,亲昵地拍拍承平的肩膀:“放心,咱们可是兄弟!”
承平动作利落,第二天就和陶希仁持承盛手谕将所涉官员全都抓入州府。国公和承盛都是宽和之人,平州政风宽松,显有被查究的官员,如今辅一动就将李家人给关了起来,州府震动。此次还涉及魏氏族人,刘氏一脉只觉得魏氏吃瘪,欢欣鼓舞为承平叫好;州府中顶梁常辉八风不动未有表示;魏氏虽气,但那族人本不是什么人物,国公又不在州府,魏氏的枕头风吹不上,他们也就无可畏惧。过了半月,国公命令下达,果然严惩不贷。
经此一事,平州上下对承平和陶希仁又敬又畏,陶希仁彻底立稳了脚跟。承平又趁着办案与司寇冯氏往来,冯氏见承平沉稳果决见识深远有意投靠,承平只露了些些口风冯氏就将婉月好好送回娘家,并称若是需要可准其改嫁,若其愿守节日后也会过继子嗣承袭香火,让婉月身后供于冯家祠堂。
大姨母领了婉月来李府千恩万谢,并重重谢了赵熹,还为赵熹说了许多好话。李夫人虽喜婉月脱离苦海,却恨其不能嫁入家中给承平为妾,她不谢赵熹不计前嫌为婉月筹谋,反觉得赵熹心里深沉有意同自己对抗。
果要用些手段才是。
李夫人请来自家哥哥商议,刘大人本不愿触这个霉头,但央不住妹妹再三请求,何况如今承平三天两头就往赵府去、金银珠宝全往赵府送、待赵家比刘家还亲,若能叫他分分心对刘家未必不是好事。
刘大人本想安排个良家女子叫承平酒后失德,米已成炊承平总要负责,到时赵熹再不愿意也没办法。于是他以为承平庆功的名义将人请来府上,谁知赵熹也跟了来。
刘大人看着赵熹头冒青烟:“今日虽是家宴但男人们喝酒留女眷总是不好,外甥媳妇,老夫叫人把你送回家去吧!”
承平闻言站起身来,举杯敬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舅舅既想畅饮,何分男女双元,歌盛兴至酒酣,痛饮便是!熹儿素闻舅舅雅名,一直无缘拜会,今日良辰美景,舅舅岂忍以俗理辜负?熹儿,咱二人敬舅舅一杯,别庸俗烦扰!”
赵熹同承平共举杯,一饮而尽。
这位刘大人文采学识不抵裘蕴明,却自诩风流,爱附庸风雅,年轻时也荒唐浪荡,年纪大了背起家族担子才有所收敛。他本嫌赵熹放浪无礼非良家子女,承平的话却将他拱上不流于俗的高位,叫他有些飘飘然,于是他没拒绝,陪着饮了一杯。
赵熹笑道:“舅舅果然好酒量!先时在京都同蕴明斗酒,承平便说我二人不过自吹自擂,真酒仙还是舅舅,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咱们今日就舍命陪君子,不醉不归!”说罢又饮尽一杯,刘大人只得也陪了一杯。
赵熹本就海量,曾在军营连饮百杯,已有年纪的刘大人自然不敌,其余养尊处优的公子们更比不过,何况还有一个承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宴上人全都灌了个烂醉,自己潇洒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