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2 / 2)
死者并非地痞、而是流民,因老家土地被霸占求助无门,只得和老母从老家流落盘龙。那晚李淳大婚,在城中大摆宴席,死者见富者酒肉成林自己衣食无着,不由发了发牢骚、骂了句双元为祸,被德福听见,起了冲突。现在他死了,他的老母一个人无依无靠,兰英为赎罪想替她寻个住所、被她断然拒绝,不仅如此,她更将承平派去的人赶走、只身到盘龙府喊冤。
盘龙府自然是不肯接的,赶了她几次,她却执拗不肯屈服,有一次陶希仁的好友到盘龙府办事、正遇到她在府门破口大骂,便上前询问,知道如此,立刻告知陶希仁。
陶希仁义愤填膺,忙将老妪接回府中,又洋洋洒洒写了奏折,于朝堂弹劾赵熹纵奴伤人、枉法包庇,赵熹倒是一声不辩、全都认下;可陶希仁还要捉拿德福、杀人偿命,赵熹却万万不肯,二人因此大闹起来。文臣早已想夺赵熹听政之权,纷纷上书表奏支持陶希仁,武将们才不管这些,只一味维护赵熹。
承平知陶希仁有理,可他也不会怪罪赵熹,何况这事他也知道、本就不能怨在赵熹头上。他极力调停,又命三司调查死者家乡祖田被占之事,但陶希仁死咬赵熹不放、赵熹也不肯交出德福,两边却都不肯让步。
事情闹了好几天、各地州府也纷纷上书表态,陶希仁家门口还被胡蒙军官倒了牛粪、害得陶希仁摔跤,因关系汉夷之交,承平只轻责了事,可儒门一派却觉遭受侮辱,文人大儒也都向朝廷陈情。眼看事情越闹越大,陶希仁不等朝会,入宫请见。承平也知这事不能再闹,许他进来。
先前摔了一跤陶希仁腿部受伤,入宫还拄着乌木拐杖,见了承平要行礼、承平忙叫人把他扶起、让他入座。赵熹坐在承平身边看了陶希仁一眼,二人对视,都哼了一声,偏过头去。
承平道:“前些日子去青县调查的人已经回来了,霸占死者牛二家祖田的乃朕的二哥、韩王李承泰。据查他圈地抢民、弄得百姓苦不堪言,牛二不过其中之一。皇亲犯事不可轻恕,朕决意严惩,希仁以为如何?”
陶希仁拱手道:“陛下圣明!陛下既知如此,何不将帝君和李德福一同治罪、还牛二公道!”
“陶希仁!”赵熹怒道,“你不要欺人太甚!”
承平也道:“朕已决心惩治二哥,这还不够么?同他相比,德福之罪不过芥子,德福的父亲又是有功之臣,你就不能放他一马么!”
“放他一马?微臣地位卑贱,怎有权力定人生死?杀他是因为他伤人性命、而不是得罪了微臣,陛下何故要微臣放他!”
赵熹霍然起身:“他不过是一时失手,有什么大罪?你们揪着他不放无非是看我不顺眼、要我退居后宫罢了!你真当我是汲汲功名之人么?我听政做错了什么害了谁不成!你们这般咄咄逼人不过是为了维护你们的陈腐礼教罢了!只因为我就非要他死,你们好毒的心!”
陶希仁气得发抖,拄着拐走到赵熹身前,竟举拐朝赵熹打去,承平大喝一声,一把将赵熹抱在怀里,内官们也都冲上去阻拦,可陶希仁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扎着还要再打:“赵熹,你犯下大错不肯认、还要推在别人身上,有你如此,天下怎安!”
“陶希仁!”承平怒斥,“你好大的胆,竟敢忤逆君上!”
赵熹也骂:“老匹夫陶希仁,要不是看在温儿和冀然的份上,我早扒了你的皮!”
“你还有脸提英王!”陶希仁青筋暴起、脸涨得紫红,“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
赵熹大怒:“你说什么!”
“英王就是被你害死的!若非你们一意孤行要太子悔婚迎娶英王之妻,英王早已娶了陈氏女,又怎会同沈氏有纠葛!若当初你能谨守约定嫁与永王,太子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求娶兄嫂!我早要你修身养德,你只恣意妄为、违约背信,子嗣也上行下效、忘恩负义,英王之悲、陈氏之哀、沈氏之痛、孙氏之困,皆由你而来!你总以为礼教小事,可你不尊礼教、家里被你搞成了什么样子!天下任重,群臣当真效仿于你又会如何!你生来聪慧,却从不肯想这些么!”
赵熹咬紧了牙,瞪着陶希仁一句话都说不出。
“我敬你是一代英豪,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那牛二就算出言不逊也是事有不平,被人打死还不够冤枉!你却极力维护逞凶之人,只因他母亲是你亲信!帝君尚且如此,群臣岂不勾连结党、官官相护!你还以为我是不满你双元身份,你眼里究竟有没有公义二字!如你这般却要掌权,双元祸国、当真如此!”
“陶希仁!”
陶希仁双眼赤红看向承平,字字唾面:“当初你以天下万民挟我、说要给我明君治世,纵亲枉法、弃礼废规,这就是你之明君?因缘为市、喊冤无门,这就是你的治世!自平阳相识,你们口口声声天下生民,那些百姓、那些卑微之人,你们真的放在心上了么?你们早已不是公子将军、天下也不是你们扮演才子佳人英雄传奇的戏场,你们是皇帝帝君啊!你们这般作为与公孙、与吴黄何异,不过枭雄耳!早知如此,我不如挂死在夫人棺前、殉我英主而去!”
殿中寂静无声,只有陶希仁愤怒的呼吸。承平叫内官们放开陶希仁,亲自捡起陶希仁掉在地上的拐杖,躬身双手奉还:“希仁所言字字苦心,李承平受教了。请希仁暂且回去,朕与帝君会给你一个答复。”
陶希仁发泄一通,只觉得心灰意懒,倚着拐杖拖腿离去。承平回头看赵熹,赵熹已倒在座上,擡头望着高不可触的琉璃碧瓦,笑道:“我赵熹纵横一世,临了竟也身不由己……”赵熹语毕竟疾咳起来,承平慌忙去扶,急召太医。
后朝会,承平下旨削韩王王位、禁闭家中自省,其王位减为侯位、由其子继承;下令逮捕李德福,由三司会审定罪;帝君赵熹旧病复发,不再临朝。
不知是否前半生辛劳太过,赵熹病情总不见好、日渐消瘦,承平处理完政事就赶来陪他,二人同枕漫话,倒也悠然。岁月如梭,转眼又过去数年,这日承平正喂赵熹喝药,内官禀报陶家长子正妻诞下一名双元,却被陶希仁斥为妖孽。自那日交锋后赵熹缠绵病榻、再也未见陶希仁,听闻此讯不由哈哈大笑:“他如此厌恶于我、偏偏嫡孙却是双元,难怪他气急败坏了!”笑罢眼中又有怜悯之色,“只可惜了那个孩子。”
赵熹倚在承平怀里,擡头看他:“我给那个孩子赐名可好?”
承平笑得温柔:“自然是好,叫什么呢?”
赵熹想了想:“陶夭吧。”
“陶夭……”承平似看到一片桃园,赵熹立在其中,灼灼如火,艳丽非常。
“真是个好名字。你想看桃花么?”
“宫中有桃花么?”
“可以叫他们种,等明年三月,咱们便可赏花了。璧儿琮儿还小,我看也不必带他们,就咱们两个,摆一桌小宴。你许久没喝酒了吧?咱们偷偷喝一点,应该也不妨事!还记得当初在平阳郊外的客栈么?我许你青山田舍、碧波渔船,至今仍未实现。我也累了,不如我退位给淳儿,咱们二人江湖逍遥,再去京都看风火鱼龙百戏,英雄美人传奇……”
赵熹听着承平喃喃细语,慢慢闭上了眼。
盛德八年,太子李淳继位,尊先帝君为先圣亚圣,改元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