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风华(1 / 2)
随后的几天,天中渡这座原本因战乱和严寒而显得萧条破败的江北渡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蜕变成了一座庞大而高效的战争机器。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更是能切身感受到的。
首先抵达的是先行补给队伍。
如同无穷无尽的工蚁,从北祁腹地各个方向汇聚而来。
一辆辆满载着粮草、药材、箭矢、盔甲、攻城器械部件的大型驮车,排成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轰隆隆地驶入天中渡以及周边临时开辟出的巨大物资囤放场。
民夫们喊着号子,在军官的指挥下紧张而有序地将如山般的物资卸下、分类、堆放整齐。
空气中弥漫着新割草料的清香、桐油的味道、金属的冰冷气息以及无数人聚集产生的汗味。
混合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心悸的战争气息。
作战军队是四十万,但为之服务的后勤民夫、工匠、医官、以及保障线路安全的辅助兵员,数量只会更多。
整个北祁的战争潜力,正在被全力动员起来。
而真正抵达天中渡的作战部队,目前约有二十万之众。
他们是此次南下的中路军,也是绝对的主力精锐。
另外二十万分属左右两翼,将从下游的天云渡和上游的天水渡过江策应。
即便如此,二十万大军连同其坐骑、装备,也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渡口周边,连绵不绝的军营帐篷如同雨后蘑菇般迅速“生长”出来,覆盖了方圆数十里的土地。
每天清晨和黄昏,操练的号角声、士兵们喊杀的口号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汇聚成一片沉闷而充满力量的声浪。
震撼着大地,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弦。
也只有北祁这等富饶的北方大国,在解除了北疆妖族这个心腹大患之后,才能腾出手来集结并支撑起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远征。
而这背后,更离不开赵家这个庞然大物倾尽全力的财力物力支持。
粮食、军饷、物资采购、运输损耗…
每一天消耗的都是天文数字。
赵公明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更清楚这一战北祁不能败,人族更不能败。
一旦败了,江南沦陷,妖族兵锋直指离江,届时玉石俱焚,赵家积累再多的财富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最终什么都剩不下。
而如果赢了…
那么赵家凭借此役的倾力付出,必将获得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北祁朝廷更深的信赖,其商业版图将拓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花出去的每一个铜板,将来都会加倍地赚回来。
这是一场豪赌,赌上的是国运,也是家运。
更令人动容的是百姓的反应。
尽管战争意味着赋税加重、物资管制、亲人离别。
但当人们意识到这次北祁出兵支援南昭,表面上看似是与江南诸国联军的较量,但其根源和最终目标直指背后更可怕的北疆妖族时,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这不再是简单的国与国之间的征伐,这是人族与妖族之间生存空间的争夺!
没有人愿意看到妖族铁蹄踏破河山,没有人愿意沦为异族的奴隶和血食。
因此,尽管生活艰难,但大多数人并未抱怨退缩。
许多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过往的军队送去热汤热饭。
工匠们日夜赶工,为军队修补器械、打造箭镞。
郎中们组成了民间的医疗队,准备随时救助伤员…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为这场关乎种族存亡的战争,尽一份力量。
一种悲壮而团结的氛围,笼罩着天中渡乃至整个北祁南下沿线。
在这片紧张忙碌到极致的景象中,有两个人的身影最为突出。
一是赵公明。
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原本俊朗的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亲自奔波在各个物资囤放场、渡口码头、甚至是民夫营地,协调着海量物资的调度和输送,解决着层出不穷的突发问题。
嗓音因为不断发号施令而变得有些沙哑,华贵的锦袍也沾上了尘土,但毫不在意。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而是一个高效冷静的战争后勤总指挥。
另一个则是周晚。
这曾经混吃等死的公子哥,如今掌握大权的一字并肩王更是如同旋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天中渡。
军营、帅帐、江边、甚至是前线侦查小队回来的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需要统筹全局,制定渡江后的进军方略。
协调各路将领,安抚军心士气,还要与圣山等修行宗派的代表保持沟通。
脸上那惯有的玩世不恭的笑容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凝的果决和迫人的威势。
此次南下大军的主帅一职,由杜景担任。
虽然年纪轻轻,却已在北线与妖族的战斗中屡立奇功。
以用兵奇诡、胆大心细着称,是北祁军中新晋崛起的将星,深得周信的赏识。
还有一点,他是杜清墨的堂兄。
而北祁的军神,元帅周信并未亲自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