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2)
第 3 章
寻曳将自己藏在了山里。
她今天没去学校,夏天的傍晚总是很长,橘红色的太阳挂在山沿上,落得很慢。
德林是一座山城,现在是最热的8月,下周就要开学了,像她待的私立高中,暑假也是可以进校学习的。不过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没什么用处,很多早就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出路,上次校运动会,办得盛大空前,甚至拉来了好几辆品牌的新型房车做路演和赞助。
八月中旬开始,老师会组织留校的学生收拾教室和宿舍,为开学做准备。
这种活说不上好坏,只是像戚温柔这样的学生每年遇上长假总要被父母带着全世界地转,学校里的活便理所应当的由他们承担了。
“这也是你们为德林一高做贡献的一种方式。”
班主任站在20厘米高的讲台上,白衬衫、黑眼镜,双手抱胸,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学校里暗流涌动,结成了各种帮帮派派,戚温柔就是其中一派,不知道她今年因为什么没有去威尼斯划船,但她心情不好就会来找别人的麻烦。
寻曳沿着山路慢慢爬着,这里人烟稀少,是一座无名的野山。
小时候寻青建带她爬过几次,她拽着爷爷的衣角,一老一小就这样往上爬,好像时光也在脚下慢慢流淌。
但寻曳的成长之路并没有像山里的泉水一样清澈,而是遍布了斑驳的血迹。
她长得白,头发又乌黑光亮,从小学就有男生为了引起她的注意而撤凳子、在背后贴纸,还有的会用刚刚熄灭的火柴烫她的头发。看她由惊讶到恐慌,再由恐慌转到害怕的样子,似乎会让这群刚触及青春期首端的男孩子有种特别的骄傲感。
那种能够轻易掌握一个人喜怒哀乐,在一次次的欺负中得到上位对下位任意施为的快/感,会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骨血当中。
从小到大,不断激发动物性本能。
他们是这样,寻曳也如此——一个是纵欲,一个是求生。
她走累了,找了一块看起来比较可靠的石头坐下,后背靠着树,也不管上面有没有蚂蚁,屁股
从有些旧的黑色帆布包里摸索一阵,在零碎物件的最
这山不算高,但也足以在半山腰俯瞰小半个城市。
寻曳吃饭很慢,这是在初中时老师怎么教训都改不过来的事,寻青建和她说过,吃饭要慢,天塌下来,饭也要吃好。
寻曳对一些东西有着教条般的坚持,比如吃饭这点,又比如在一次次的生活磨练中造就的一把又烂又硬的骨头。
她默默地把垃圾收进书包,不忘用草纸本将它们分隔开。
擡头看着天边,一切云和光都在奔着夕阳而去,山脚下的几道交错的巷子,几个穿着各色T恤和运动装的孩子正在打闹,有一个脖子上红红的,应该是戴了红领巾。
树叶仍是新绿色,山上的树总是很干净,即使有雾霾、下了泥雨,再来一场新雨浇灌,仍是自顾自的绿。
很旺盛的生命。
寻曳手背碰了下自己被太阳照红的脸,这边没有农田和行人,她逆着光上山,心里好像慢慢地放松了一些。
崎岖地走过几条路,寻曳扒开洞口的几条树枝,又从初入洞的地方摸出一把小铁锹,连挖带砍,算是勉强清理出了一条路。
她趁着天还没完全黑,把洞里收拾得还算勉强能落脚。夏季多雨,积了很多泥,把她之前垒好的小石床冲得摇摇欲坠。
寻曳出去找了几块石头,在看到压在最自己头上的伤口,但最起码在这个地方她不想看到。
晨光熹微时,寻曳出发了,山间早晚都有雾,清晨时分,叶子还挂着霜。
朝阳冉冉地从她身后升起,寻曳走的路影影绰绰地遍布着斑驳的树影,再往下走就快下山了,弯弯曲曲地折过几条小巷便能走到有公交车坐的大路。
寻曳停下脚步,她把头发拢起来,扎成马尾辫。她下了山,却没有回头,只让阳光洒在她的后背。她没有穿校服,穿了一身黑色的棒球服,哪怕只晒一会也是热热的。
早上没有饭吃,她缓缓蹲下身抱住自己。
她惧怕阳光,这样的存在不属于人间,更不属于她,每次伸手时似乎能感受到太阳炙热的吐息。
可是她需要,需要哪怕片刻的温暖。
摇摇摆摆地起身,尽力忽视低血糖带来的偶尔的晕眩,寻曳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
德林一中,位于德林市广文区,广文属于近几年政府大力开发支持的几个高新区中的重点。广文区不仅有几家重点大学的附属高中,最重要的是环境非常好,比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让人感到密不透风的市区,这里的绿化程度非常高,而广文区的中心就是国家级5A景区,含氧量极高的梵明湖森林公园。
以景区为中心,不仅决定了一个区的气质,而且注定会吸引很多权贵来疗养。
科教文,在这样的地方配置得往往相当齐全 。
德林一中作为广文区的第一所私立中学,不仅课程和师资比肩一流大学,管理也以人文和严格闻名。即使在整个德林市的公立与私立中学里,它的升学率都是首屈一指,仅仅排在常年第一的省实验之后,这个数据还没有算上出国留学的部分学生。
交通位置也相当优越,它的中学部和高中部分别坐落在广文区最核心的两个地方,寻曳所处的高中部背靠梵明湖公园,与德林市科技馆仅仅相隔两条街,不到500米处就有广文区最有科技感和先进的文森特购物广场。
德林一中的校园内不仅有每年翻新的教学楼,还有一个三层高的陈列室,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各种优秀杰出校友赠送的各类纪念物,学校的西广场上还有一架上世纪40年代淘汰下来的苏式米格战斗机。
至于课程门类更是五花八门,必修课只占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的课程都是以体验为主,比如马术、插花、茶艺、冰壶、橄榄球,除此之外每个月都会安排音乐大师课和诺奖得主进校园之类的课程。
德林一中的自有课程也相当专业,去年开发的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学课程一度成为全国中学推广的样版,这使得德林一中的光辉又上一层。
至于食堂更是无可挑剔,对于学生家长来说食堂是重中之重,德林一中每月都会按时公开食堂采购报表,而学校的大头支出基本都在教育和吃饭两件事上。食堂有三个,一个是国内菜系,包含五大菜系的同时还有一些少见的特色菜。一个是民族餐厅,按照55个民族分门别类地进行排列,不喜欢吃某种肉的人甚至连味道都不会闻到。最后是外国菜系,包含了几种常见菜,法餐、俄餐、东南亚菜系等等。最主要的是,学校的食堂采购会真的在相应的地区选择食材,然后冷藏或冷冻空运过来。
厨师也是在各个地区精挑细选后聘请过来的,本地的厨师也不拘泥于大酒楼,而是在一些有口皆碑的店挖角,至于为什么每次都能成功,原因很简单,给的太多了。德林一中从保洁到教职工,只要在这里工作,每年的福利待遇不仅相当好,而且提供环湖单人宿舍,包吃包住,每月每人都会有奖金。
这种学校,像一个包装得无比华丽,全年龄无死角地吸引每一个人的魔法盒子。很多人提到中学必提德林,甚至有百万大V在微博上充满感情地写道,“德林,一个普通的城市,却孕育出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是伊丽莎白女王头上的明珠,而是一张多彩的名片,一颗跃动着的心脏。走进这里,听闻袅袅琴声,嗅到阵阵花香,耳闻鸟鸣,即使是维也纳这样的艺术殿堂也将在这充满关怀与人文气质的校园里垂手反思。这样的一个学校所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教育的热爱,还有一种闪烁着人性光辉和对功利世俗的反抗。走在校园里我不禁流下热泪,德林,若有来世,我愿做一中里的一株花、一只鸟,或只是一棵小小的狗尾巴草。”
“啪”的一声,郑慧把手里的文件夹不耐烦地往桌子上一扔,擡手整理自己的发夹,今天有些降温,但郑慧依旧穿得很凉爽,深V露脐装,紧身衣将曲线一览无余地凸显出来。
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寻曳刚来的时候还有一个值班老师在,但现在大概是累了,就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