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跨海奇袭(1 / 2)
光熹九年(公元197年)四月中,东海之滨的朐县(今连云港)。
这座后世大名鼎鼎的天然深水良港,此刻正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
自唐王刘昆夺取徐州后,便任命诸葛玄为东海郡太守.
数年经营之下,朐县港口已颇具规模,足以停泊庞大的深水舰队。
咸腥的海风掠过水面,吹动着港口内如林的桅杆和猎猎作响的战旗。
一支规模空前的船队正在进行最后的出征准备。
码头上人头攒动,辅兵和民夫们喊着号子,将最后一批粮草、箭矢和淡水等物资运上船舱。
这些船只并非寻常江河中的舟楫,而是来自辽东旅顺海军基地建造的专用海船。
船体更高,龙骨更坚,能更好地抵御海上风浪。
一队队顶盔贯甲的精锐士卒排着长长的队伍,正秩序井然地登船。
身上的铁甲在偏斜的日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手中的兵刃擦拭得锃亮。
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刻写着对即将到来大战的平静,眼中则闪烁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这支大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安东都护主将高顺带来的两万安东都护府精锐。
这些将士久经沙场,尤擅陷阵攻坚,是高顺麾下的绝对主力,其核心“陷阵营”更是名震天下。
另一部分,则是一万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由海军都督鲁肃统辖。
兵员皆由辽州总督吕布亲自从其边军中挑选出的熟悉水性的悍卒,并接受了严格的跨海登陆作战训练。
港口旁临时搭建的帅帐内。
高顺端坐主位,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已让他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唯有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偶尔掠过的精光透露出内心的果决。
他沉默寡言,但在军中令出如山,威望极高。
左下首,东海郡太守诸葛玄微微欠身。
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更添儒雅之气。
此刻,他手捧文书,正条理分明地汇报着粮草辎重的筹备情况。
“高将军,鲁都督,郡内库存粮秣已按唐王钧令,尽数调拨至军前,足供大军两月之需。此外,另紧急赶制了十万支箭矢、一万柄环首刀,亦已悉数交付军中。朐县港口所有可用船只,包括下官的座船,皆已登记造册,听从鲁都督统一调遣。”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显示出极高的行政效率和处变不惊的能力。
正是诸葛玄的全力保障,数万大军才能在此迅速完成集结。
右下首,海军都督鲁肃安然端坐。
与高顺的冷峻刚毅不同,鲁肃气质温文尔雅,面带谦和之色。
但眉宇舒展之间,自有韬略暗藏。
举手投足从容不迫,显露出大将之风。
此次跨海远征的所有水军事宜,包括航行指挥、登陆策划等等,皆由他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