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在发癫短剧里为全员送终(19)(2 / 2)
只需要李哲在母亲面前,笑着搂一下原主的肩膀,说一句:“妈,她上班也累,周末就让她多睡会儿嘛,您也歇歇。”
只需李哲在妻子被念叨时,温和地打断母亲:“妈,现在物价不一样了,她买那个对皮肤好,心情也好,值得。”
只需李哲在饭桌上,也给母亲夹一筷子菜,说:“妈做的这个也好吃,我都喜欢,媳妇,咱妈这手艺你得学着点。”
但李哲没有。
他的选择是:看不见,听不见,躲开。
他沉浸在“我赚钱养家已是最大贡献”的自我满足里。
下班回家,鞋子一脱,沙发一陷,手机屏幕亮起,便隔绝了所有家庭噪音。
他的耳朵自动过滤了母亲的抱怨和妻子的委屈,他的眼睛自动忽略了妻子忙碌的身影和母亲期待的目光。
真正的风暴,是从两人的孩子出生开始。
养育新生命的焦头烂额,彻底撕碎了家庭温情的假面。
原主初为人母,日夜哺乳,睡眠支离破碎,身心俱疲。
婆婆以“过来人”和“帮忙”的名义介入,却处处是掌控。
“奶水不够浓,孩子吃不饱,得加奶粉!”
“怎么能用尿不湿?浪费钱还不透气,必须用尿戒子!”
“孩子哭不能马上抱,会惯坏!”
“这么小的孩子剃光头头发才长得好!”
每一个育儿细节,都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原主查阅了大量科学育儿知识,试图沟通,但婆婆一句“我儿子就是这么被我带大的,你看他不好好的?”就能将她所有的话堵死。
她曾向丈夫求助。
深夜的时候,孩子哭闹不止,原主抱着孩子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腰酸背痛,对床上那个鼾声轻微的男人说:“李哲,你能不能起来帮我冲个奶粉?我实在抱不动了。”
李哲翻了个身,含糊道:“明天还上班呢……你找妈看看吧。”
或者:“你们女人家的事,我不懂。”
婆婆抱怨孩子半夜吵得儿子睡不好,影响工作,直接抱走了孩子要跟自己睡。
原主不愿意,婆婆便泪眼婆娑:“我一片好心,怕你们辛苦,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是不是嫌弃我老婆子?”
李哲被吵醒,烦躁地坐起来:“又怎么了?大半夜的能不能消停点?妈也是为我们好,你就不能让让她?”
他两头各训一句,然后蒙上头,继续睡。
留下原主独自站在客厅,抱着啼哭的孩子,看着紧闭的婆婆房门,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外人。
家庭的隐性劳动也像无数条看不见的绳索,紧紧捆绑住原身。
孩子的疫苗本、体检时间、辅食添加记录、李哲的西装要干洗、婆婆的降压药快没了、下周是公公生日要准备礼物、水电费要交了……
所有这些信息,塞满了她疲惫的大脑不说,她还要应对各种情绪劳动。
婆婆说话带刺,她要默默消化。
李哲工作不顺心,她要耐心安抚。
孩子哭闹,她要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