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三大造假中心(2 / 2)
“对。”叶苏端详着画卷:“从纸质上看,这用的应该是六皮四草的「净皮宣」。因为檀皮占比较高,会比三皮七草的「棉料宣」更适合写意山水画。”
“按你这么说,除非李流芳会时空穿梭,要不然凭着「净皮宣」,确实能断定这画是赝品。”
李梦瑶都想给叶苏比个赞,居然连不同朝代的纸质差别都看得出来,还能仅凭纸质,看出这幅画是假的。
光凭这一手,都足以让她在李山海两人面前露脸了。
王丽娟看着叶苏的眼神,则是只有丈母娘对女婿的满意。
女儿挑人的眼光果然没错,叶苏确实很优秀,难怪女儿会主动带他回家吃饭。
而李山海原本还以为,叶苏是在故弄玄虚,可现在听他头头是道的从纸张上分析,再推断出这幅画是赝品,心里又开始相信起叶苏。
难不成老刘真的看走眼,这画还真的赝品?
叶苏还这么年轻,眼力和知识就比玩了几十年古玩的老刘还要强了?
“既然这是赝品,你刚才又怎么会说,画工的细节,都能看出这是李流芳的画作?”
“因为这幅画的仿造水平确实非常高,除了纸张用得不对外,其他地方可以说就是真迹,别说我了,估计李流芳本人在场,都看不出这幅画的真假。
赝品能做到这种地步,用的又是清代纸张,依我看,这幅画应该是出自于「苏州片」。”
“苏州片?”李梦瑶双目全是迷茫:“苏州片又是什么?”
李山海夫妻虽然没开口,可眼神中也充满好奇,想等着叶苏为他们解惑。
叶苏见状,也没有卖关子,根据下午又一次的温习,给眼前一家三口讲解:
“清朝时期,国内有三大造假中心,一个是「湖南造」,行内称他们出的东西叫「长沙货」。
特点是用的廉价材质,做旧手法也简单粗暴,很容易辨认,一般是用来骗那些对书画了解不深、又想要捡漏的地方士绅或商人。”
“再往上就是「河南造」,出的东西被叫做「开封货」,他们是专攻冷门大家的书画,造假技术比「长沙货」要好。
只是模仿痕迹太重,还因为缺少仿造对象的真迹对照,时常出现时代错乱、落款格式错误等问题,辨认难度也不算大。”
“只有刚刚提到的「苏州片」,作假技术才真的登峰造极,甚至形成标准流水线,成为清代最著名、产量最大、流传也最广的造假中心。
他们是以造假顶级大家为主,内部分工明确,有人专仿书法,有人专攻人物,连做旧、装裱都有专业的人负责。
这也导致「苏州片」出来的东西,经过熏染、洗刷等做旧处理后,其中精品能够以假乱真,当时甚至有大量赝品流入宫廷收藏。
“直到现在,「苏州片」依然是各大博物馆和藏家的重点防范对象,稍有不慎就会中招。要不是这幅画用的纸张年代不对,我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叶苏装完逼后,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同时暗中观察着李山海夫妻两人的反应。
发现两人好像都被自已唬住,没有提出质疑的意思,叶苏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刚刚那些知识,已经用尽他近期所学,李山海夫妻要再追问下去,叶苏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答了。
“哈哈哈。”李山海开怀大笑:“果然是活到老,学到老啊。本来只打算让你看一下这画值多少钱,没想到现在除了看出画是假的外,还让我学到一些古玩圈的知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