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成了(2 / 2)
“额娘!”弘晖见到她,眼睛一亮,小脸上露出安心的神色,随即急切地问,“张爷爷他病的很重吗?什么时候能好?儿子想他了。”清澈的眼眸里盛满担忧和孺慕。
筱悠心头微暖,将儿子冰凉的小手拢在掌心:“张爷爷是大人了,生了病也要好好养着。他惦记着你呢,特意让我告诉你,他没事,只是有些累,要在外头多歇息几日。等他一好利索,就回来考校你的《药性赋》背熟了没有。”
“真的?”弘晖眼睛瞬间亮了,小脸绷紧,“儿子这就回去温书!”说着就要往回跑。
“慢点!”筱悠拉住他,替他拢好斗篷,“先跟额娘回屋,喝碗热汤驱驱寒气。读书也不急在这一时。”
她牵着弘晖的手往正院走,小家伙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小声保证自己这几日都有认真温习功课。
夜色渐深。胤禛处理完最后几份公文,捏了捏发胀的眉心。书房里静得只剩下烛火燃烧的细微噼啪声。他起身,并未唤人,只从衣架上取下玄色厚棉斗篷披上,悄然出了书房。
他没有走向府门,而是径直去了前院苏培盛理事的小厢房。苏培盛显然一直在等候,见胤禛进来,立刻躬身。
“西山那边,可有新消息递进来?”胤禛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城门已闭,他无法亲往,只能依靠最信任的心腹传递消息。
“回主子,”苏培盛同样低声回禀,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封得严严实实的细竹管,“庄子上一个时辰前刚放信鸽递出来的。奴才已验过封记,完好无损。”他双手奉上。
胤禛接过竹管,指尖用力捻碎火漆,抽出里面卷得紧紧的薄纸。就着桌上昏黄的烛光,他迅速展开。纸上是张院判亲笔,字迹虽因虚弱略显潦草,却力透纸背,带着狂喜:
雍王爷钧鉴:
万幸!万幸!老朽左臂种痘之位,今日确见三枚粟米大小红疹凸起!触之微硬,周边肌肤微热!此绝非寻常红点,乃引动痘象之确凿明证!与脉象之滑利渐充、高热渐退之势,两相印证!虽凶险万分,然此法通矣!天佑大清稚子!老朽虽病骨支离,然欣悦无极,死而无憾矣!惟愿王爷速定大计,广布此方!
张谦 顿首
胤禛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几行字上,尤其是“确见三枚粟米大小红疹凸起”、“引动痘象之确凿明证”几字!胸腔里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顶门,巨大的冲击让他握着纸笺的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成了!那凶险万分的吸入粉末之法,竟真的在张院判身上引动了牛痘之象!这不仅仅是张院判捡回一条命,这更意味着一条可能庇护天下稚子的全新坦途,已然在他眼前清晰地铺开!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强压下那股直冲顶门的激荡。再抬眼时,眸中已是一片深潭般的沉静,唯余深处一点灼灼精光。他将纸笺凑近烛火,火焰瞬间吞噬了那承载着无上希望与一位老人孤勇的字迹,化作几缕青烟。
“告诉庄子上的人,”胤禛的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硬,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张院判乃国之大宝,务必精心照料,万不可有失。所需一切,不计代价供应。庄内消息,锁得更死些。另外……”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紫禁城的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锋利的弧度,“让宫里我们的人,眼睛再擦亮些。乾清宫偏殿库房那头祥瑞,该精神抖擞起来了。万寿节,就是它尽忠之时。”
“嗻!奴才明白!”苏培盛凛然应命,心头那点为张院判悬着的心彻底落下,又被主子的决断激得热血沸腾。
胤禛裹紧斗篷,转身走出小厢房,重新融入王府深沉的黑夜。西山的火种已见燎原之势,微弱却无比清晰地照亮了前路。而紫禁城深处,那场酝酿已久的风暴,也终于到了图穷匕见、只待东风送雷的时刻。他踏着清冷的月色走向正院,步伐沉稳,如同走向一场志在必得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