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规矩与成长(2 / 2)
弘晖挺起小胸脯,用力点头:“儿子明白!”他抱着文书,步履轻快地朝自己的小书房走去,背影已初具几分少年人的挺拔。
看着长子消失在回廊拐角,筱悠的目光重新投向庭院。崔嬷嬷已重新开始授课,这次是教宁楚克如何迈步行走。小丫头努力模仿着崔嬷嬷示范的“步摇环佩,不动不响”,却走得同手同脚,小脸皱成一团,额角的金蝶随着她别扭的步伐乱晃。
筱悠静静看着,心中并无多少轻松。西山庄子的火种已燃,四胞胎的护身符稳稳种下,长子初露峥嵘,女儿却正被深宫的规矩打磨得委屈巴巴。府邸的日子,便在这药香未散、规矩初立、稚子成长的喧嚣与沉静交织中,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地向前淌去。
午后,日头正好。用过午膳,宁楚克被崔嬷嬷准了半个时辰的歇息,小丫头如同脱笼的小鸟,立刻跑到正院暖阁寻筱悠,一头扎进额娘怀里,小嘴委屈地撅得老高。
“额娘!崔嬷嬷好凶!站得宁儿腿都酸了!走路也不许快,手也不许乱动,连喘气都不能大声!”她抱着筱悠的腰,小脸埋在额娘柔软的衣料里,声音闷闷的,带着浓浓的鼻音,“宁儿不想学了!宁儿想跟以前一样!”
筱悠揽着女儿,指尖轻轻梳理着她跑得微乱的鬓发,抚过那只重新焕发光彩的金蝴蝶,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宁儿,崔嬷嬷教你的,是让你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的本事。就像你哥哥学的庄务,你认的药材,都是有用的东西。你现在觉得难,觉得委屈,可等你学会了,掌握了,它就成了你的一部分,谁也拿不走。”她抬起女儿的小脸,看着她琉璃般眸子里泫然欲泣的水光,“额娘知道宁儿聪明,记性好。嬷嬷说的那些规矩,你是不是听一遍就都记在心里了?”
宁楚克抽噎着点点头:“记是记住了,可做起来好难。”
“记住是第一步,能做出来,才是真本事。”筱悠用指腹轻轻拭去她眼角的湿意,“就像你额头上这片新长好的皮肤,当初是不是也又痒又痛?可熬过来了,是不是就一点印子都看不出了?还更光洁了?学规矩也一样,现在难,熬过去就好了。额娘相信宁儿一定能做到,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宁楚克听着额娘的话,又摸了摸自己光洁的额头,想到那场大病后的新生,小脸上的委屈渐渐被一种懵懂的坚定取代。她吸了吸鼻子,小声问:“那宁儿要是学好了,崔嬷嬷会夸宁儿吗?”
筱悠笑了:“崔嬷嬷重规矩,也重真本事。你若是学得又快又好,她自然会看在眼里。去吧,歇息够了,该回去了。用心学,额娘等着看宁儿成为最懂规矩、最有体面的小格格。”
宁楚克用力点点头,从筱悠怀里站起身,理了理自己的小袄,又摸了摸额角的金蝴蝶,像是给自己鼓劲,然后转身,迈着虽然还有些别扭、却明显比上午沉稳了些的小步子,朝着东跨院的方向走去。小小的背影,带着一股初生牛犊般的倔强。
筱悠望着女儿消失在月洞门后,轻轻舒了口气。教养之路,道阻且长。
三日后,西山庄子。
阳光透过疏朗的枝桠,洒在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厢房内。四个穿着同款靛蓝小袄的团子并排坐在铺了厚厚锦褥的暖炕上,各自摆弄着小玩意儿。弘昐抱着他的布老虎啃耳朵,弘时拿着个会翻跟头的木头人偶在炕上滚来滚去,弘历则被奶嬷嬷圈在怀里,懵懂地看着哥哥们。弘昀安静地坐在最里边,手里依旧是他钟爱的九连环,小眉头微蹙,白皙的手指专注地拨弄着铜环。
苏培盛亲自带着王府的护卫和奶嬷嬷们来接人。张院判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大病初愈后的苍白,却精神矍铄,眼中是医者夙愿得偿的欣慰光芒。他再次仔细查看了四个小阿哥的手臂。弘昐、弘时、弘历臂上种痘之处,只余下一点极其浅淡、几乎与肤色无异的粉色小点。而弘昀的手臂上,那道浅痕已彻底消失不见,光滑如初,仿佛从未被银针划过。
“王爷、福晋洪福!四位小阿哥根基稳固,牛痘之象平稳度过,再无后顾之忧!”张院判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对着苏培盛深深一揖,“此乃天佑大清稚子!”
苏培盛脸上也堆满了笑,连声道:“好!好!院判辛苦!王爷福晋在府里等着呢!小主子们,咱们回家咯!”
奶嬷嬷们喜气洋洋地抱起各自的小主子。弘昐和弘时被抱起来,还有些懵懂,好奇地看着忙碌的众人。弘历则乖乖地趴在嬷嬷肩头。弘昀被王嬷嬷抱起时,手中的九连环被轻轻拿走,他抬起小脸,黑亮的眼睛安静地看了看张院判,又看了看窗外王府车驾的方向,小嘴几不可察地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顺从地依偎在嬷嬷怀里。
马车驶入雍郡王府侧门时,已是午后。胤禛在前院书房未出,筱悠带着宁楚克和弘晖候在垂花门内。
车门打开,奶嬷嬷们抱着小主子们鱼贯而下。宁楚克第一个扑过去,好奇地挨个看着弟弟们:“弘昐!弘时!弘昀!弘历!你们回来啦!还疼不疼?护身符长好了吗?”
弘晖也稳重地走上前,目光关切地在弟弟们手臂上扫过。
奶嬷嬷们笑着回话:“格格放心,小主子们都好着呢!您看,疤都快没啦!”
筱悠的目光飞快掠过四个小儿,尤其在弘昀那光洁如初的手臂上停留了一瞬,心头一片安然。她看向最后下车的张院判,温声道:“院判辛苦。府里已备下静室,院判先安心休养几日。”
张院判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劫后余生般的感慨与满足:“微臣万幸,不负王爷福晋所托!此乃微臣毕生所求,何谈辛苦!”他看着眼前安然无恙的四个小阿哥,再想想西山庄子深处那些同样种下了希望火种的家生子孩童,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豪情与希冀。
孩子们重新聚在暖阁,气氛比往日更热闹几分。宁楚克献宝似的拿出自己新得的彩色丝线,要给弟弟们编手绳“保护”他们。弘晖则像个真正的小大人,坐在一旁看着弟弟妹妹们玩耍,小脸上带着兄长的沉稳。
筱悠站在暖阁门口,看着屋内这喧闹而安稳的一幕。西山的火种已成燎原之势,肃州的清算在即,长子的羽翼渐丰,女儿的铠甲初锻,这深宅王府的日子,便在孩子们的嬉闹与成长中,在无声的守护与筹谋里,继续向前奔流。她微微侧首,目光投向书房的方向,那里,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河,沉稳而冷硬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