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西北风硬(2 / 2)
筱悠见她神色有异,挥手屏退左右:“何事?”
刘嬷嬷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咱们埋在年府外头的眼线刚递出信儿,今儿后半晌,年府西侧角门悄悄抬进去两顶灰布小轿,抬轿的脚夫和跟着的婆子,瞧着像是京西水月庵的!进去约莫小半个时辰才出来,出来时轿子沉了不少。”她顿了顿,声音更沉,“另外,九福晋那边也递了话过来,说京城几个热闹的茶馆酒楼,从昨儿夜里开始,就有些不明不白的闲话在传,说什么王爷在西北查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借着由头削藩镇、收兵权,这才逼得边将走投无路,引得青海不稳!还有人暗戳戳地提海东青那档子事,话里话外影射八爷是遭了人构陷!”
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筱悠面上不动声色,指尖却在袖袍下微微蜷紧。年羹尧的动作好快!前脚军报烽烟至,后脚尼姑便悄入年府,紧接着流言四起!这是双管齐下,一面在西北以匪患挟制朝廷,拖延肃州查粮;一面在京城利用其妹旧日经营的人脉和残余的八爷党势力,散布流言,混淆视听,甚至妄图为老八翻案!目标直指胤禛!
“水月庵?”筱悠的声音平静无波,眼中冷光微闪,“年玉蓉被圈禁前,最后去祈福的地方就是水月庵。看来,那里头还有她没掐断的线头。至于流言,”她略一沉吟,“告诉九弟妹,多谢她费心提醒。流言止于智者,也止于雷霆手段。王爷自有主张。”
“是。”刘嬷嬷应下,脸上忧色未减,“福晋,那水月庵那边?”
“盯紧。”筱悠只吐出两个字,语气冷硬,“进出年府的人,一个都别漏掉。尤其是那些姑子,查清楚底细、来历,与年府何人接头,传递何物。蛛丝马迹,皆不可放过。”
刘嬷嬷心头一凛,立刻肃容应声:“老奴明白!”躬身退下。
筱悠独自站在花厅中央,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暖阁方向隐隐传来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闹声,更衬得此间一片沉凝。她缓步走到窗边,推开半扇支摘窗。深秋的寒风瞬间涌入,卷动着庭院菊香,也带来了前院书房方向那沉甸甸的威压气息。
西北的烽烟,京城的暗流,如同两张无形的巨网,正悄无声息地笼罩而来。年羹尧这条盘踞西北的毒蛇,终于亮出了森冷的毒牙。
夜色深沉,灵泉空间内雾气沉滞。胤禛的身影几乎在筱悠踏入玉台范围的瞬间便凝聚出现。他眉宇间笼罩着浓重的疲惫与冰冷的戾气,眼底翻涌着肃杀。
“年羹尧动了。”胤禛的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野马川。屠我斥候,嫁祸青海。此刻,他麾下三千兵,正追剿入青海!”
筱悠静静走到他面前:“京城的水,浑了。”她条理清晰,将年府异动、水月庵姑子及市井流言陈述出来。
胤禛嘴角勾起冰冷的弧度,眼中寒芒如匕:“构陷兄弟?逼反边将?他年羹尧颠倒黑白的本事炉火纯青!青海……”他冷哼一声,杀意凛然,“他以为搅浑水,就能让肃州粮仓躲过清算?痴心妄想!”
“他想以匪患为盾,拖延查粮。”筱悠一针见血,“更想借流言这把软刀子,中伤于你,动摇圣心,甚至为老八翻案造势。”
“翻案?”胤禛声音冷得掉冰渣,“海东青当殿暴毙,铁证如山!他有本事让死鸟活过来鸣冤?”他话锋陡转,带着决绝杀伐,“青海的戏,让他唱。肃州的网,照收不误!至于京城阴风……”他目光锐利如刀,锁住筱悠,“水月庵这条线,死死咬住!掘地三尺!魑魅魍魉,一个不留!”
筱悠迎着他森寒目光,眸子沉静无波:“庵堂清静地,藏不住真鬼魅。是人是鬼,总会现形。”她补充道,“府内各处,已再加派可靠人手。明暗两哨,绝无疏漏。”
胤禛深深看她一眼,伸出手,宽厚灼热的大手紧紧包裹住她微凉的手,力道惊人。
“西北风硬,”胤禛的声音低沉如耳语,却字字千钧,“吹到京城,就成了惑乱人心的阴风。这风……”他身影在浓雾中缓缓淡去,只留下淬着寒冰的话语回荡:
“该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