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尚书房的晨光(2 / 2)
顾八代连忙躬身:“回皇上,奴才只是粗解文义。宁楚克格格天资聪颖,常能举一反三,联系日常所见,此解乃格格自悟。”
康熙的目光再次回到两个孙儿身上。十岁的弘晖,身姿挺拔如小松,眉宇间那份远超年龄的沉静与专注,像极了胤禛年少时的影子,却又似乎少了些胤禛骨子里那份孤峭的寒芒,多了几分温润的底气。而宁楚克,那份灵动与敏锐,亦非寻常闺阁所有。他看着弘晖笔下那力透纸背的字,听着宁楚克清脆却有条理的话语,一种奇异的感觉悄然升腾,这雍亲王府的根苗,竟比所有儿子抽枝时都更挺拔茁壮,带着一种他未曾预料到的、沉稳而充满韧性的生机。
“好,好。”康熙缓缓点头,这两个字比方才更加沉凝,带着一种审视后的认可。他枯瘦的手指在弘晖的课业上又轻轻点了点,目光扫过两个孩子,“功课不可懈怠,更需明理。顾卿,”他转向侍讲学士,“好生教导。”
“奴才遵旨,定当竭尽全力!”顾八代深深一躬。
康熙不再多言,转身,步履依旧沉稳地朝外走去。梁九功无声跟上。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将尚书房的灯光与清朗的诵读声重新隔绝在内。
天光已大亮,金灿灿地铺满了乾清宫前空旷的广场。康熙步下尚书房的台阶,深秋的风吹动他石青色的袍角。他微微眯起眼,望向远处巍峨的宫阙,浑浊的老眼里,那积年累月沉积的、如同冻土般的疲惫与猜疑,在方才那两个孩子带来的鲜活生机映照下,似乎悄然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透进一丝几不可察的暖光。
雍亲王府正院,暖阁里地龙烧得暖融。筱悠正坐在临窗的炕上,手里拿着一件给弘曜缝制的小棉袄,细密的针脚在柔软的棉布上游走。灵泉的气息在体内无声流淌,滋养着她,也让她眉眼间一片温润宁静。
帘子轻响,胤禛一身寒气地走了进来,石青色的朝服肩头还沾着晨露的微凉。他解下披风递给丫鬟,目光自然地扫过筱悠手中的针线。
“回来了?朝上可还顺当?”筱悠放下针线,抬眼看他,琉璃般的眸子清亮。
“嗯。”胤禛在炕沿坐下,接过她递来的温茶喝了一口,驱散喉间的干涩,声音低沉无波,“没什么大事。江南的折子循例递上去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筱悠沉静的侧脸上,深潭般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暖意,“方才散朝,梁九功在阶下候着,说了一嘴。”
筱悠心领神会,静静等着。
“说皇阿玛今儿一早,去了尚书房。”胤禛的声音很平,听不出情绪,“看了弘晖默的《为政》,考了宁楚克《平准均输》。”他端起茶盏,又呷了一口,才缓缓道,“说了两个好字。”
好字?筱悠握着针线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琉璃般的眸子映着窗外的天光,亮得惊人。康熙帝口中一个好字已是难得,遑论接连两个?这其中的分量,她比谁都清楚。一丝难以言喻的暖流夹杂着沉甸甸的欣慰涌上心头,她唇角弯起温婉而笃定的弧度,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棉袄上细密的针脚。
“孩子们争气。”她轻声道,声音带着全然的信任与交付,“王爷的根,扎得稳当。”
胤禛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有被理解的释然,有并肩的笃定。他放下茶盏,宽厚温热的手掌极其自然地覆上她放在炕几上微凉的手背,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守护力量,也传递着那份无需言说的沉静。
“你在,枝叶自会繁茂。”他低沉的声音在暖融的室内响起,如同磐石落地,“前路如何,且看风从哪个方向来。”他的目光转向窗外,那里,日头已升得更高,将庭院里几株耐寒的松柏映照得苍翠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