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尘埃落定,巨蠹伏诛(2 / 2)
“嗯,”康熙微微颔首,浑浊的目光在胤禛脸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托付,“此番盐引大案,若非你洞烛机先,临危不惧,以雷霆手段肃清积弊,揪出这盘踞国脉的巨蠹,朕的江山,怕是要被这群蛀虫啃噬殆尽!”他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帝王的震怒余威,“更遑论,那起子丧心病狂之徒,竟敢在京畿重地,刺杀皇子福晋!此风断不可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垂手侍立的几位重臣,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定鼎之音:“雍亲王胤禛,忠勤体国,明察秋毫,于社稷有大功!着加封和硕雍亲王,赐御笔‘忠敬诚直’匾额,以示嘉勉!”
“儿臣谢皇阿玛恩典!”胤禛撩袍,端端正正跪下叩首。殿内几位重臣,如张廷玉、马齐等,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无不凛然。加封亲王爵号、御笔亲题匾额,这份荣宠,已隐隐超出诸皇子。雍亲王经此一案,其铁腕、其圣眷,已如巍巍山岳,矗立朝堂。
康熙看着阶下沉稳叩谢的儿子,浑浊的老眼里掠过一丝极深的满意与复杂交织的情绪。他挥了挥手:“起来吧。盐务革新,千头万绪,朕就交给你了。放手去做,不必有后顾之忧。”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阿玛所托!”胤禛起身,声音斩钉截铁。
“嗯,”康熙靠回引枕,眉宇间显露出一丝深重的疲惫,“你办事,朕放心。为君分忧,便是最大的忠孝。去吧。”
“儿臣告退。”胤禛深深一躬,转身,步履沉稳地退出暖阁。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殿内沉郁的龙涎香气和帝王深沉的注视。
圆明园“天然图画”轩馆内,暖意融融。胤禛走进来时,带进一身清冽的寒气,眉宇间还残留着朝堂上的冷肃。
筱悠端着一盏新沏的热茶从里间走出,正看到这一幕。她将茶盏轻轻放在胤禛手边的炕几上,琉璃般的眸子含着温婉的笑意,目光扫过丈夫清减却格外挺拔的身姿,落在儿女身上:“事情都了了?”
“嗯。”胤禛接过茶盏,温热的瓷壁熨帖着指尖。他呷了一口,滚烫的茶水带着熟悉的清冽滑入喉咙,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他抬眼,目光沉沉落在筱悠沉静温婉的脸上,那眼神里有并肩作战后的笃定,更有一种深沉的、无需言说的感激与放松。
他放下茶盏,俯身,宽厚的手掌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珍重,极其自然地、轻轻地抚过弘晖的发顶,又落在宁楚克依偎在他腿边的小肩膀上。动作笨拙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温存。
夕阳的金辉穿透高丽纸窗棂,斜斜地洒在暖阁光洁的地面上,将胤禛高大的身影和筱悠温婉的侧影,以及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两个小小身影,拉得很长,紧紧相连。弘晖抬起头,望着父亲如山岳般沉稳的侧脸,再看看母亲温柔沉静的眉眼,紧抿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细微的弧度。他伸出小手,轻轻握住了妹妹的手。
宁楚克感受到哥哥手心的暖意,仰起小脸,冲着父母甜甜一笑,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惊惶的阴霾早已散去,只剩下全然的信赖与安宁。
窗外,深冬的寒风依旧呼啸,卷过冰封的湖面。但这方寸暖阁之内,烛火温暖,茶香袅袅,幼子的咿呀声与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汇成一片劫波渡尽后的宁定。胤禛握着筱悠微凉的手,感受着掌心下那份血脉相连的暖意,听着这人间烟火最寻常也最珍贵的声响,深潭般的眼底,那常年冰封的角落,终被这沉静的暖意彻底融化。
前路或许仍有荆棘,但此刻,家国皆安,足矣。弘晖的目光扫过父母交握的手,又落回自己笔下那方正端严的字迹上,小小的眉头舒展开来。
阿玛额娘都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