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往事(2 / 2)
“但我有个晨会。”
“中午可以一起吃饭吗?”
方行近两天都没有特别的安排,想了想就回复了一个字:“可。”
元筝和薛晓敏想的不一样,肆无忌惮地取笑方行:“哟,看来感情不错。”
方行对两个朋友不同的态度也没有情绪起伏,平静地交代进度:“感情日常维护而已,别大惊小怪。”
既然要跟别人谈恋爱,总不能不理人。
元筝也就随口跟朋友开个玩笑:“你们喜欢就聊,不喜欢就不聊,我就是想说感情是正常需求,自己开心就好,实在不行还可以换嘛。”
元筝不忌讳自己离婚再婚,并且觉得朋友也可以。
方行和元筝这方面看法相同,但是还没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于是四两拨千斤地转移话题,对元筝道:“说的对。说起来你和心理医生老公怎么样?”
距离元筝说要二次离婚也有了几个月,方行和原慎思开始慎重对待感情,冯燕燕再次分手。无论好的坏的,每个人的感情生活都在向前走,不知道元筝的现任的境况,方行借好友闲聊的氛围问出口。
元筝不瞒她们,只有她还呆在原地,叹了口气:“还那样,我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
可能是她们四个人的恋爱观不同,每个人在感情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路。
元筝为人爽快,做事干脆,在感情水到渠成的时候不会刻意为难男方,对方求婚,就会答应对方步入婚姻的殿堂。
相应的,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她也不拖泥带水,说离就离。
元筝拥有超强独立的人格,出身于偏远山村,不同于她们上学工作好歹有人参考(听不听的另外算),方行和薛晓敏、冯燕燕都有人能帮忙参谋。元筝是一步一步全靠自己,包括上哪一所学校,选哪一个专业,工作以后在哪一个城市。
方行也有自知之明,她还不配对元筝的生活指手画脚。
“我会尊重你的决定。”方行道。
她们会成为朋友也完全是意外,读研的时候两个人都忙,她们在学习上都刻苦,这一点相似性反而让她们很少遇见彼此。
因为都天天泡在实验室看数据。
一起读研三年,同宿舍的两个人都没多少交流。
那时候方行偶尔错过饭点,会想能不能请元筝带饭,但是想到元筝也是每晚都很晚才回寝,就会放弃、不了了之。
有时候学校让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什么奖学金申请表、寒暑假去向表,同学之间经常委派一个人收齐了上交,但方行和元筝两个人专业不同,辅导员、学科秘书也不同,提交的人自然不同,还是没有交集。
两个人是不亲密也没矛盾的舍友关系。
方行甚至想用“最熟悉的陌生人”形容她和元筝。
反而是毕业以后,元筝提前去实习单位,后来委托方行帮她把剩下的行李打包寄过去。一个月后,方行路过她工作的城市,元筝要请方行吃饭作为报答。当时元筝在工作有工资,方行选择再读一读,方行也没客气应邀吃了顿大餐,一来二去,渐渐地两个人成了有来往的真正的朋友。
“你想离就离吧,想单身就单身,”方行也已经步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人脉,“还想享受爱情,需要的话我就给你介绍,随你。”这是方行作为朋友能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