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13章 民心凝聚!一切为了国策!

第613章 民心凝聚!一切为了国策!(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高炽此前留下的军政官员与军民,连同归顺的外夷部落,全部投入到迎接移民的筹备中。

在辽阳、沈阳、开原等规划好的安置区域,军民们分工明确:一部分人带着水泥、红砖与木材搭建房屋,这些房屋采用统一规格,墙体厚实、屋顶覆瓦,还预留了烟囱与储物间,短短半个月,便有上千间房屋拔地而起;另一部分人则沿着移民登陆的港口到安置点的路线,修建驿站与简易道路,驿站内储备好粮食、柴火与药材,道路两旁还设置了指引路标,确保移民上岸后能顺利前往新家。

周兴与刘真两位镇守辽东的将军,更是将此事当成头等大事。

他们亲自巡查安置点的建设进度,对房屋质量、物资储备逐一核查,还下了死命令:“凡移民船只抵达港口,必须有将士全程护送,不得让一人掉队;安置点要保证每户百姓有房住、有粮吃、有农具用,若出现百姓受冻挨饿的情况,相关责任人一律严惩!”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他们还从军中抽调郎中,组成临时医疗队,在各安置点设立医疗棚,随时准备为移民诊治伤病。

因为周兴与刘真心中很清楚,多亏了朱高炽这位胖殿下,辽东移民才会被朝廷定为国策,辽东也终于有了摆脱“地广人稀、发展停滞”的机会。此前辽东虽有粮种推广的初步成效,却始终受困于人手不足,大片黑土闲置、工坊难以运转、边境防御薄弱,即便他们想推动发展,也只能有心无力。

是朱高炽从辽东回京后,据理力争,不仅点透了北方三省的人地矛盾与人口疯涨隐患,还拿出了详实可行的移民方案,才让陛下与太子殿下放下顾虑,将移民提升为国策。

这不仅意味着辽东能迎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更能借助朝廷的全力支持,完善村落、工坊、驿站等基础设施,让辽东从“边境戍守之地”真正转变为“百姓安居、粮草丰足”的富庶之地,甚至未来能成为大明的北方粮仓与防御屏障,这份机遇,全是拜朱高炽这位胖殿下的远见与坚持所赐。

而他们现在二人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辽东做好一切准备!

从南到北,从内地到辽东,整个大明都沉浸在一股热火朝天的干劲之中。地方官员为登记集合忙碌,卫所将士为护送安全奔波,辽东军民为搭建家园出力,就连沿途的百姓,看到移民队伍经过时,也会主动送上热水与干粮。

那些踏上迁徙之路的百姓,虽远离故土,却没有丝毫愁容——他们看着护送的将士、充足的物资,想着即将拥有的良田与房屋,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远在金陵的朱元璋与朱标,每日接到各地传来的奏报,看着移民队伍顺利集结、船只有序启航、辽东房屋不断建成的消息,脸上满是欣慰。

朱元璋指着奏报对朱标说:“朕当初还担心此事难以推进,如今看来,只要朝廷真心为百姓着想,上下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朱标也点头附和:“这不仅是在开发辽东,更是在凝聚民心。等移民在辽东安稳下来,大明的根基只会更稳。”

而朱高炽虽身在金陵,却时刻关注着辽东的动态,他通过驿站传递的消息,不断调整后续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这场跨越千里的移民,不仅是大明开拓疆土的壮举,更是为百姓谋福祉、为王朝谋长远的关键一步。

当第一批移民船只抵达辽东港口,当百姓们踏上肥沃的黑土地,住进崭新的房屋,领到属于自己的农具与粮种时,这场国策的成功,便已注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