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贺表来了(十七)(1 / 2)
烛火摇曳的书房内,死寂被一声沉闷而决绝的拍击声打破。
陈恪的手掌重重落在冰冷的紫檀木案面上,震得笔架上的狼毫微微颤动。
他抬起头,眼中所有的迷茫、权衡与挣扎如同被劲风扫去的尘埃,只剩下一种淬火后的清明与坚定。
“绝不能……”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来到此间,纵非本意,却也绝非是为了做一个曲意逢迎、违背良知的懦夫!”
海瑞那面如同明镜般的身影,照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底线。
他忽然彻底明白了。
嘉靖皇帝需要的,根本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一个“忠诚”的姿态,一个能够帮他粉饰太平、维护那摇摇欲坠的“圣君”面具的工具。
而试图在道理上、在事实上驳倒海瑞,根本是徒劳,甚至愚蠢。
因为海瑞所秉持的,是千百年来儒家士大夫最核心、最刚直的“道”,是民心,是史笔,是连嘉靖自己内心深处都无法完全否认的事实!
任何针对海瑞奏疏内容本身的批驳,无论辞藻多么华丽,逻辑多么精巧,最终都只会越描越黑,甚至会反过来证明海瑞的正确与勇敢,将批评者自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沦为笑柄。
他陈恪,绝不能陷入这个陷阱,成为嘉靖皇帝用来擦拭龙袍上污血的绸布,更不能用沾满墨汁的笔,去玷污一个以生命点燃烛火的灵魂。
他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有价值的做法,就是——置身事外。
但这“置身事外”,绝非简单的逃避或称病。
他需要一种更巧妙、更符合他身份和处境的方式,既不让嘉靖抓住“不忠”的把柄,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海瑞此举的纯粹性,或许……还能为未来留下一线微光。
一个初步的、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虽然细节还需完善,但方向已然明确。
想通了这一切,陈恪只觉得胸中块垒尽消,一股久违的轻松感涌上心头,尽管前路依旧遍布荆棘,但心之所向,再无彷徨。
他长吁一口气,这才惊觉窗外早已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不知在书房中已独坐了多久。
寒意从门窗缝隙中渗入,带来丝丝冷意。
该出去了。
他缓缓起身,动作因长久的静止而显得有些僵硬,慢慢走到门边,拉开了那扇沉重的房门。
冬夜的冷风立刻扑面而来,带着凛冽的清新,却也刺得人皮肤生疼。
陈恪深深吸了一口气,冰凉的空气涌入肺腑,让他精神微微一振,正准备迈步走向卧房的方向……
他的脚步倏然顿住。
目光所及,就在书房窗下那张平日里用来小憩的石凳上,一个纤细的身影正蜷缩在那里。
是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