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机会(上)(2 / 2)
陈恪暗松一口气,心知绝不能在地球仪上多作纠缠,连忙转身,从一旁顶天立地的书架格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厚实的、用韧性极佳的桑皮纸绘制的巨大图卷。
他将其缓缓展开于一张空闲的条案之上。
正是那幅他依据前世记忆与这个时代有限的地理知识相结合,粗略绘制的“已知世界”海图。
随着图卷渐次铺开,一幅前所未见的、勾勒出巨大海洋与奇异大陆轮廓的“天下万国舆图”呈现在嘉靖帝眼前。
虽笔法略显抽象,山川河流仅以简笔勾勒,但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主要邦国的标注却清晰可辨。中心位置,用朱笔醒目圈出的,正是大明疆域,以及周边的高丽、倭国、安南、吕宋、琉球等藩属国或已知地区。
嘉靖帝的目光首先便落在了那朱笔圈注的“大明”之上。
然而,当他看到那在整幅巨图中仅占一隅、远非想象中“天朝上国、幅员万里、占据寰宇中心大部”的体量时,那双深邃的眼眸骤然收缩,瞳孔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诧与…一丝极其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失落。
他抬手指着那片区域,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质询:“朕的大明,泱泱天朝,在这图上,便只有……这般大小?”
陈恪心中了然,知道这是必然的反应。
他立刻躬身,语气无比肯定且带着由衷的赞叹:“陛下!疆域之广狭,岂仅以图幅论之?我大明居天下之中,乃礼乐文明之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万国所仰慕朝宗!图中虽只一隅,然正如北辰居所,众星拱之,光芒照耀寰宇,岂是周边蛮荒僻壤所能比拟?此图所显,恰证我大明独树一帜,屹立于东方之巅,傲视寰宇!”
这一番话,既肯定了皇帝的认知,又巧妙地将“中心”从地理概念偷换成了文明概念,极大地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听起来无比顺耳。
嘉靖帝脸色稍霁,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
他的目光继续在图上巡弋,掠过朝鲜、安南等地,最终定格在图东北角那一串狭长的岛屿上,旁边标注着清晰的楷书——“日本国”。
“此蕞蕞尔小国,弹丸之地,便是屡屡寇掠我东南海疆的倭国?”嘉靖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与不解,“其国士如此狭蹙,民寡地瘠,何以敢屡犯天朝,自取灭亡?”
陈恪沉声应答:“陛下圣明,洞见万里。正因其国小地狭,多山少田,物产不丰,更兼地震火山海啸频仍,生存维艰。其国主暗弱,武士骄横,素有下克上之风。国内矛盾丛生,无以化解,唯有将祸水外引,纵容甚至驱使浪人武士出海劫掠,以邻为壑,方能暂缓其内部饥馑与纷争。此乃岛国寡民、穷困潦倒之下的疯狂绝望之举,而非其国势真正强盛所致。”
嘉靖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冰冷的杀意,哼道:“原来是穷寇饿贼,跳梁小丑。”
这等基于生存压力的掠夺逻辑,他并非完全不能理解,但这丝毫不能减轻他对倭寇的厌恶与杀心。
然而,陈恪的话锋却悄然一转,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力量:“陛下所言极是。然,倭国虽小,却有一物,蕴藏之丰,或堪惊人。”
“哦?”嘉靖帝目光从地图上抬起,瞥了陈恪一眼,带着一丝探究,“是何物?”
“白银。”陈恪清晰吐出二字,看到皇帝眼中那几乎本能闪过的一丝锐利光芒,他继续道,“据多方海商传闻及零星古籍佐证,倭国诸岛,尤其西岸石见等地,银矿之丰,远超想象,其矿脉浅露,几如露天银窖!若能得之,其利……”
嘉靖帝的呼吸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
作为皇帝,他太清楚白银对于如今大明财政的意义!宝钞早已形同废纸,边饷军费、官员俸禄、宫廷用度……几乎处处离不开白银!
国用匮乏,太仓空虚,一直是他最深切的隐痛之一!
倭国竟有如此巨量银矿?!
嘉靖帝眼中的热切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无奈与理智的疏离,他缓缓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嘲讽:“银矿虽好,然远在海外重洋之外,更有波涛之险,倭寇之患。看得见,摸不着,如镜中花,水中月,徒增烦扰罢了。昔年蒙元强盛一时,舳舻千里东征,尚且折戟沉沙,困于神风。劳师靡饷,往往无功而返,甚或招致更大边患。此事,知之即可,不必再提。”
他摆摆手,显然认为此事虚无缥缈,可行性极低,不愿再多费心神。
然而,陈恪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那一闪而逝的“渴望”,以及其后更深层次的“无力感”。
机会来了!
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