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最终解释权(2 / 2)
李贽在府中接到心腹疾步送来的告示抄本时,正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茶水泼溅出来,烫红了手背都浑然不觉。
他死死盯着那几行字,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嘴唇哆嗦着,半晌,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一声近乎呻吟的吸气声。
“嗬……!”
他千算万算,算准了陈恪可能服软,可能强硬,甚至可能鱼死网破,却唯独没算到,这位年轻的靖海伯,竟能如此……如此“不要面皮”!
这已不是简单的权术博弈,这简直是将“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一招,太毒了!
毒就毒在,陈恪根本不屑于辩解周、钱案的真相,而是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强行重构了叙事逻辑!
他轻飘飘一句“前番误信”,就将自己褒奖周、钱的“过失”抹去,顺便还将“拨乱反正”的功劳,硬生生扣在了李、王头上!
如此一来,他陈恪非但无过,反而成了“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清明之官!
而李贽和王矩呢?
他们被架在了火上!
他们能跳出来否认吗?能说“不,周钱不是我们告发的,是我们动用关系把他们往死里整的”吗?
不能!
那样等于自认是幕后黑手,性质比“告发”恶劣十倍!
更是公然打陈恪和朝廷的脸!坐实了“地方豪强挟制官府”的罪名!
他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默认吞下这份“功劳”!
可一旦默认,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李、王两家,在天下人眼中,成了靖海伯政策的“拥护者”和“合作者”!成了背叛原有联盟、向新贵靠拢的“榜样”!
陈恪此举,无异于用一纸告示,强行将李、王二人绑上了他的战车,还顺手离间了他们与江南其他势力的关系——看吧,连李贽这样的巨头都“投诚”了,你们还在坚持什么?
更要命的是,陈恪这是故技重施!
与之前抬举周、钱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他抬举的是更重量级的李、王!
这分明是在告诉所有观望者:在我陈恪面前,没有什么铁板一块。我能捧起周、钱,也能踩下他们;我能踩下他们,同样能捧起李、王!今日我能捧李、王,他日若有必要,亦能如法炮制,再换他人!
江南商界的领袖?不过是我掌中玩物,随时可以立起来,也随时可以换掉的“靶子”而已!
权力依旧在我陈恪手中!游戏的规则,由我来定!
李贽瘫坐在太师椅上,手中的告示抄本飘落在地。
他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他自以为老谋深算,布下“通倭”死局,足以将陈恪将死。
却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掀翻了棋盘,用一种近乎无赖却又无比精准的方式,将了他一军!
这已不是棋艺的高低,而是对权力本质理解层次的碾压!
王矩闻讯气急败坏地赶来时,看到的是李贽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的模样。
“李公!这……这陈恪小儿,欺人太甚!我们绝不能认!必须……”王矩双目赤红,挥舞着拳头。
李贽无力地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声音沙哑而疲惫:“认?如何不认?难道你要我去衙门击鼓鸣冤,说陈恪诬陷我等?还是要我们也发告示,说周钱是我等所害,非我等所告?”
王矩语塞,脸憋得通红,半晌,才颓然道:“难道……难道就任由他这般颠倒黑白?”
李贽闭上眼,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一丝惨笑:“他这是阳谋……堂堂正正,却又无耻之尤的阳谋。我等……只能勉力接招。”
“如何接招?”
“沉默。”李贽睁开眼,眼中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一丝尚未熄灭的冷光,“唯有沉默。不承认,不否认,不辩解。维持现状,静待……京中的变数。”
这是眼下唯一,也是最无奈的应对。
任何激烈的反应,都只会落入陈恪彀中。
书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两位在江南呼风唤雨多年的巨贾,此刻相对无言,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位年轻靖海伯的手腕,是何等的凌厉难测,又何等的……不择手段。
窗外,阳光正好,苏州城依旧繁华似锦。
但李贽和王矩都知道,经此一役,江南的天,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变了。
而他们,已被陈恪强行推到了这场变革的风口浪尖,进退维谷,再无退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