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文字迷雾中的真相追寻(1 / 2)
清晨的阳光斜照进青山县兴华普法法律服务中心的玻璃窗,渠成顺正在整理新到的法律文献,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孙燕满脸怒容地冲进办公室,手中紧紧攥着几本书,“渠主任,他们抄袭!彻头彻尾地抄袭我的作品!”
周万发赶紧起身安抚,将孙燕请到沙发上坐下。孙燕平复了一下情绪,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她是一名历史小说作家,耗时三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青山风云》,讲述了青山县近代史上一段跌宕起伏的革命故事,从主人公投身革命、建立地下组织,到与敌人斗智斗勇,情节扣人心弦。作品一经出版,便收获了不少读者的喜爱。
然而不久前,她偶然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两本新书,分别是李和、周琪创作的《青山岁月》,以及青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青山革命风云录》。孙燕翻开书页,越看越心惊,书中的主要人物设定、关键情节走向,甚至一些细节描写都与自己的作品极为相似。“您看看,这个地下联络暗号,还有主人公在破庙中被叛徒出卖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孙燕愤怒地将书摊开在众人面前。
渠成顺戴上眼镜,仔细对比着几本书。张忠民和周万全也围了过来,三人开始逐页分析。“从表面看,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得谨慎判断。”渠成顺说道,“毕竟同一历史题材的作品,可能会出现一些共通的情节和元素。”
张彩娇迅速联系公证处,对这两本争议书籍进行证据保全。戴世龙则通过人脉关系,调查李和、周琪与孙燕是否存在交集,以及书籍的创作和出版时间线。方梅带着相机和录音设备赶到,对孙燕进行采访,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案子背后复杂的法律争议点,决定全程跟踪报道。
经过调查,戴世龙发现李和曾在孙燕举办新书分享会时到场,还购买了她的签名书。这一发现让案情似乎有了新的方向。但在与李和、周琪以及青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沟通时,对方却矢口否认抄袭。李和态度强硬:“我们写的是历史故事,这些情节都是那段历史本来就有的,凭什么说我们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