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借力(2 / 2)
一时间,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墙,向秦风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聚焦在他身上,等待他的回应,甚至期待着他的失态或退缩。
秦风始终面色平静,耐心地听着众人的发言,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仿佛在思考,又似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待声音渐歇,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赵市长、孙市长和各位同志的意见,我都认真听取了。大家关心营商环境、关爱干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政府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值得肯定。”
他先给予尊重,缓和现场气氛,随即话锋巧妙一转,将讨论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是,我们或许更需要深入思考一个根本性问题: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是靠降低环保门槛、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的短期虚假繁荣,还是依靠法治的刚性、制度的透明、生态的优美所构筑的持久吸引力和竞争力?”
他没有直接反驳赵达康的“经济影响论”,而是将议题引向了发展理念的哲学层面,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至于干部担当作为,”秦风的目光平和却有力地扫过在场众人,“我认为,真正的担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和子孙后代负起历史责任。建立严格的环保审计和监督机制,不是给干部套上枷锁,恰恰是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和坚实的制度保障,让他们在阳光下放心工作,避免因为规则模糊、监管缺失而‘被污染’,甚至滑入错误的深渊。这,才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支持!”
他巧妙地将“严格审计”与“支持担当”统一起来,并再次引用了周海洋批示中的“主动担当”、“不得推诿”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使其无懈可击。
“况且,”秦风抛出了最具分量的一击,“周书记在关于文旅项目的批示中,特别强调了‘特事特办’的前提是‘依法依规’。环境保护法,就是最基本、最严肃的‘规’之一。如果我们连自身投资的项目都无法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约束,那么,‘生态文化长廊’的招牌如何立得住?我们又如何取信于民,取信于所有关注江泉发展的投资者?这又如何体现市委市政府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
他句句在理,环环相扣,既回应了所有质疑,又牢牢扣住周海洋的批示精神,将反对意见置于“违背上级精神”、“不顾长远大局”的道德和政策劣势。会场陷入了一片沉寂,先前附和的声音都消失了,不少人低下了头,或若有所思。
赵达康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没想到秦风的准备如此充分,逻辑如此严密,且始终站在政策和道义的制高点上。他若再强行反对,就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周海洋公开唱反调。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孙耀东,孙耀东眼神躲闪,低头盯着茶杯,不再吭声。其他原本跃跃欲试的官员,也都噤若寒蝉。
会议主持人孙耀东感受到气氛的逆转,知道今天已无法强行否决。他干咳一声,打起圆场,试图寻找台阶:“秦市长言之有理,高屋建瓴啊。环保是底线,规则是保障,这一点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吧,这个细则呢,原则上可以通过,但其中一些具体条款,比如审计的频次、追责的具体尺度、以及与现有法规的衔接等,请发改委牵头,再会同环保、审计、财政等部门深入研究,仔细斟酌,把握好分寸,争取拿出一份既严格又科学、具可操作性的方案,再报市政府最终审定。赵市长,您看这样如何?”
这是一个典型的妥协方案:细则得以“原则通过”,但具体内容留待后续“研究斟酌”
赵达康面色铁青,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既然大家都认为有必要,那就按耀东同志的意见办!但是,我再次强调,最终出台的细则,必须切实可行,决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效率为代价!”
他保留了自己的态度,但不得不接受了既成事实。
“散会!”赵达康霍然起身,椅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他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会议室,留下一室凝重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