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枪(二)(2 / 2)
高志峰似乎没想到杨怀瑾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顿了顿才道:“体罚从来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
“小孟,你想说什么?”
杨怀瑾看孟殊从高志峰家里出来就一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问他。
“这个采访由你来真的没问题么?”
孟殊这话有些没头没尾,但杨怀瑾明白了。
在上个林野的如果世界里,因为林野改变了原先的轨迹,就造成了不一样的后果,杨怀瑾和林野不一样,他要最大程度地保证现在发生一切和原先的一样,才能清楚明白地知道这整件事情原本是什么样子。
这个情况,在孟婆亭旁边的时候,凌行舟就跟杨怀瑾说过了。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我只是帮我同事来采访,录音和文字我都会交给我同事,文章依旧是他来写,尽量做到不变动原来发生的一切。”
孟殊嗯了一声,继而又问:“那你觉得高志峰怎么样?”
“是个蛮严格的老师,说的话也确实都很有水平,”杨怀瑾摸了摸下巴,“但他会不会体罚学生这点,有待商榷。”
看得出来,杨怀瑾还是对高志峰有些偏见。
孟殊有话直说:“你好像,对高志峰的态度不太友好。”
“老实说,抛开后面的事情不谈,我确实对高志峰原来的印象就不太好,”杨怀瑾边说边摸了摸鼻子,“现实生活的那次是我同事采访的,他回来之后跟我偷偷提过,他说他觉得高志峰有点暴力倾向。”
孟殊想起高志峰房间里的沙袋。
“我那个同事虽说年纪小了点,但是做人做事都很稳当,他的话我信得过,我之前没接触过高志峰,所以这个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那你那同事在现实生活中的那篇报道是怎么写的?”孟殊问,“教师专题的那篇报道。”
“就是正常的专题文章,全程都是根据采访写的,没有恶意诋毁也没放大夸赞。”杨怀瑾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暴力倾向只是我那个同事的主观猜测,是不会被写进报道里边。”
“……”
主观猜测不进报道,这话由你说出来怎么感觉可信度不太高。
“那后来呢?”孟殊又问。
“后来出了体罚学生那事之后,我,我专门去采访过他的学生,不少学生说这个高老师确实很凶。”
孟殊注意到,杨怀瑾在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怪怪的。
一直没说话的凌行舟突然插了句嘴:“距离跳楼发生还有一周,这段时间你只需要保证和现实生活的时间线一样就行,剩下的,我和孟殊会去做。”
凌行舟这么一说,孟殊反应过来现在去追究杨怀瑾原来的想法没意义,后者只需做到不改变原先的轨迹,至于真相,交给孟殊和凌行舟去找明就可以。
“对,”孟殊顺着凌行舟的话说下去,“我们会去盯着那两个学生和老师,但是你这里有什么问题,也要及时跟我们说。”
杨怀瑾抿了抿嘴唇,说了句好,就回到了书房。
孟殊戳了戳凌行舟的肩膀:“我们是分开还是……”
“分开?”凌行舟朝他望过来,他眼神清浅,看不出什么情绪。
“我意思是,”孟殊一手指左边,一手指右边,“我去追踪高志峰,你去追踪那两个学生……”
孟殊话说一半被凌行舟打断,他的语气很平静,说出来的话却让孟殊意想不到:“你想跟我分开?”
“也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不分,”凌行舟语气果断,“没必要,你和我在一起就好了。”
行叭。
等会儿,在一起就好了,这话怎么听上去怪怪的呢?
按照原来的时间线,九月十五号是高志峰跳楼当天,九月十三号是杨怀瑾发了那篇引起众怒的报道。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高志峰和那两个学生就是重点观察对象。